《習近平在寧德》一書首篇《我與習書記交接在基層》記錄了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時任寧德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的陳增光說,習書記到每個縣調(diào)研,肯定都要先聽各縣班子的工作匯報,但他不提倡念稿子。他對縣里的同志說:你們不要念稿子,了解多少就說多少,記住多少就講多少,你念稿子上的東西我還很難一下子記住,不如咱們這樣脫稿交流效果好。你們放心講,講不下去了可以看一下稿子,講得下去就講出來。
匯報是開展工作的一種常見形式。聽取匯報,是上級領(lǐng)導和上級部門了解掌握一項工作開展情況的重要手段。匯報工作,則是下級部門向上級領(lǐng)導和上級部門反映和展示一項工作開展情況的重要途徑。如何匯報工作,怎么匯報工作,大有學問和講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干部的工作作風。
一些干部在向上級匯報工作時,不分場合大小,不論參加人員多少,不管工作難易,習慣于拿著事前備好的稿子,“埋頭苦讀”、一字不丟、照本宣科。一旦離開了稿子,就會緊張慌亂、語言凌亂、磕磕絆絆。更有甚者,面對上級領(lǐng)導的突然插話、臨時詢問,往往答非所問,“王顧左右而言他”。
在一些重大活動重要會議和規(guī)范嚴肅場合,匯報工作時,依據(jù)準備好的匯報稿,既體現(xiàn)重視,也顯示規(guī)范。這是需要的,也是合適的。但在一些臨時活動,小范圍討論,內(nèi)部的交流,非正式會議上,特別是在上級領(lǐng)導明確要求不念稿子的情況下,如果在匯報工作時仍然照本宣科念稿子,以至于出現(xiàn)離開稿子就講不下去,對一些職責范圍內(nèi)的業(yè)務(wù)工作表述、數(shù)字、概念生疏不清,那就不僅不合適,恐怕也是工作作風出了問題。
講話是干部的一種重要能力。講話,是干部尤其是領(lǐng)導干部的一種必備能力。講話,既是表達能力,也是溝通能力,更是宣講能力。匯報工作,顯然是干部講話能力的一部分。
匯報工作能不能離開稿子,不僅檢驗著一個干部的表達能力,更能檢驗一個干部對一項工作的熟悉程度、用心程度。正如《我與習書記交接在基層》的講述者陳增光所言:“習書記后來跟我講,要求干部匯報工作不念稿子,這是考核干部的一種方法,看他的精力有沒有用在工作上,如果是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肯定講得出來,不一定要念稿子,如果是別人做的事情而且又是秘書寫出來的,他就離不開稿子!
匯報工作不念稿子,體現(xiàn)干部務(wù)實作風。改進工作作風,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或許可以從不念稿子開始。(懷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