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剛剛考上本省的一所師范大學。軍訓連著中秋,連日的站軍姿累得腰酸背痛。室友們數(shù)著日歷牌上的日子,說中秋快到了,可真想家啊。我自然也不例外。
學校給每個同學發(fā)了一筒月餅,一個蘋果,午飯另加了一個雞腿,聊解外出求學的學子們的思鄉(xiāng)之苦。晚飯后,同寢室的室友不約而同地拿出那筒月餅。輕輕撕開外包裝紙,里面是四塊很普通的月餅。表面印有花紋,還沒遞到嘴邊已聞到一陣陣香味。一口咬下去,滿口生香。青絲、紅絲、冰糖、花生仁,被面緊緊地壓實、包裹著,傳遞著節(jié)日里的喜慶。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我們索性將凳子搬出寢室,一邊嚼著又甜又香的月餅,一邊抬頭仰望天上那輪又圓又大的月亮,暢談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因為都是讀的中文系,室友們仿佛在那一瞬間迸發(fā)了才情。那陣子,小咪癡迷寫詩,地主愛上了寫小說,猴子喜歡朗誦,胖墩負責編輯校園文學報紙,我則剛開始自己的散文創(chuàng)作之路。興之所至,猴子用他極富磁性的聲音朗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荷塘固然看不見,月色倒是撩人情思。大咪以他詩人的情懷吟誦蘇東坡的《水調(diào)歌頭》,胖墩這時竟在一旁翩翩起舞起來,我則開始構(gòu)思如何以“第一次離家過中秋”為主題寫一篇“豆腐塊”。
那晚的月亮皎潔如水,像一只銀白的圓盤,高高地懸在空中。我們從月光詩詞,談到社會現(xiàn)象,談到家國情懷,談到四年后的理想和打算。直到半夜了,才依依不舍地回宿舍躺下。這時,下鋪的小咪突然蹦出來一句:我真想吃媽媽做的糖饃啊。我默默點點頭,心里頭說:我也是。月色籠罩下,濃濃的鄉(xiāng)愁又悄然出現(xiàn),在眼前不斷漫步,哪怕閉上眼睛,又占滿心頭。
生活的車輪一直向前,生命永遠是一彎新月,二十年過去了,猴子、小咪和我都回了家鄉(xiāng)任教,地主來了淮南,胖墩和大咪改行當了公務員。偶有聯(lián)系,情意不斷,當年中秋節(jié)的那個夜晚,點點滴滴都布滿月的照耀,光的影像。永遠地在心靈深處,歌唱。(顧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