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上班,走到辦公樓前時,縷縷馨香迎面飄來,哦,桂花開了。
不知不覺中,幾場細雨將時光溫潤地帶到了秋天。
不由停下腳步,用眼睛搜尋枝葉間一簇簇奶白的花朵。那些綴于綠葉間星星點點的小花,潔白、芬芳,有著不諳世事的素凈。似從遙遠的月宮而來,也是李清照詩詞里的模樣:“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
甜絲絲的花香,氤氳在空氣里,把我、蜜蜂以及身后的辦公樓,全都籠罩在它的香味里。置身樹前,桂花的香氣,很快布滿發(fā)絲和衣裙,渾身上下都覺得舒坦!扒逑阋恍湟鉄o窮,洗盡塵緣千種!毙翖壖哺柙伒摹赌鹃亍,道出了桂花的靈魂。
木樨,是桂花樹的別名,因其葉脈的走向如文字“圭”,木質(zhì)致密,紋理如犀角而得名。 撿起地上的幾粒落花,把它們夾進隨身攜帶的一本書里,輕輕壓平,不久,它們將成為生香的書簽。桂花的外形雖然拙樸,但我喜歡“秋為木樨”的意境。“秋為木樨”,是明代文學家袁宏道說的。桂花,既然是金秋的代言者,我收藏這些花朵,也就收藏了這個秋天。
我也曾收藏過丹桂花瓣。作為桂花的四大家族,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在古城壽縣,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我住的小區(qū)外馬路兩邊近百米的一段栽種的皆是桂樹,一出門,就和桂花的香氣撞個滿懷。踏香索源,準能看見紅彤彤的丹桂,如火如荼。丹桂比銀桂花朵要醒目許多,橘紅色的花瓣,大且厚實,汪著一團秋色。和金桂銀桂比起來,丹桂的香味,卻清淡了許多。上帝大多數(shù)時候是公平的,艷者香淺,香者色淡,如同一個人,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完美出色。
去年秋天,不少桂花樹遷居到了古城,待我知曉工人師傅正在定植的是桂花樹時,很為這些從小生長在南方的樹木擔心,它們,能扛得住壽縣冬天的嚴寒和夏天的酷暑嗎?冬天我看見這些桂花樹齊刷刷穿上了防寒服——透明的塑料袋像氣球那樣包裹了一株株桂樹。白天,桂樹進行光合作用;夜晚,有防寒服阻隔嚴寒。借助人類的關愛,這些桂樹溫暖地度過了一個冬天;夏天也都能看見桂花樹頭頂?shù)恼陉幘W(wǎng)。
被壽縣人如此關愛的桂樹,也沒讓大伙失望。秋天一到,它們都捧出馥郁的桂香,來報答這座古城。古城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不時就有人抬頭搜尋香味的制造者,待發(fā)現(xiàn)那一排排軒昂的桂花樹時,便驚喜地指指點點。
這些年,古城桂花版圖越來越大了,廣場、住宅小區(qū)、公園、街頭巷尾的樹叢里,層層疊疊的綠葉間,不時就會飄出桂花的香味。 晚飯后散步,許是受香氣的指引,很快便走到小區(qū)外的百米桂樹走廊。皎潔的月光流瀉在枝葉上,有種莫名的神秘,也有莫名的興奮。想起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樹乃月中之樹,香亦天上之香也。”傳說人間第一棵桂花樹的種子,就源于月宮中吳剛砍伐的那棵桂樹。
沒有了白天熙攘的人群,只有我一人,在月之樹下,在盈袖的天香里,沉醉。秋風起,隨風灑落的花瓣,細密如雨。一時間,地磚上聚集了一層花瓣雨,讓我不忍抬腳,生怕踩痛了它們。輕輕轉(zhuǎn)頭,發(fā)現(xiàn)我的肩上,臂上皆有落花,頭發(fā)上肯定也有。
返回家時,一身白月光,一身桂花香。(李永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