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滁州瑯琊山因歐陽修《醉翁亭記》而名聞遐邇;黃崗赤壁因蘇軾《赤壁賦》而聲名遠播;四川羅山因石刻大佛而神州聞名。然而,因西漢淮南王劉安與“八公”的故事?lián)P名海內(nèi)外的八公山,則擁有更多的內(nèi)涵,集歷史、名勝、文化、生態(tài)同地質(zhì)之大成而鼎鼎大名。
巍巍八公山坐落在淮河之濱,淝水之畔,四十八峰,重巒疊嶂,高入云霄,蔚為壯觀。它歷經(jīng)億萬年風風雨雨的洗禮,積淀了許多自然和人文的故事及傳說。若夫穿越時空,返回到太古時期,游覽尚無“八公”之名的高山峻嶺,便可見到八億四千萬年前在巖壁上蜿蜒爬行的“淮南蟲”;往后,可見到一億年前漫步在山谷中的恐龍和大象;再往后,可見到三百萬年前活動在山林中的古猿。看到大自然孕育出的這些初期生命體,望見藍色星球上萬物生命的曙光,得到生物演進的信息,多么令人興奮!
有史以來,八公山記載了眾多的動人故事。帝舜曾在這里躬耕稼穡;大禹曾在這里劈山導(dǎo)淮;春秋時期,蔡、楚倚八公山為屏障,先后在這里建都;漢淮南王劉安曾在這里編著傳世經(jīng)典奇書《淮南子》,并發(fā)明譽滿全球的美食豆腐。公元383年,前秦王符堅率八十萬大軍,兵臨八公山,取壽陽,攻硤石,陷洛澗;東晉大將謝玄領(lǐng)八萬精兵據(jù)淮南。雙方陳兵八公山下,戰(zhàn)于淝水之上,晉師謀攻智取,大敗秦軍。因之,以少勝多的著名“淝水之戰(zhàn)”,載入世界戰(zhàn)爭史冊。公元955年,趙匡胤領(lǐng)兵攻壽州,扎營八公山南塘,巾幗英雄劉金定大破壽州,于是戰(zhàn)史再添“南唐之戰(zhàn)”。1938年,日本侵略軍把戰(zhàn)火燒到八公山麓,淮南軍民憤起抗戰(zhàn),多少淮上兒女血灑淮山和古城,留下中華民族威凌不屈的英雄浩氣。
八公山厚重的歷史和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留下諸多歷史遺存。多少帝王將相長眠于此。蔡國君主昭侯與聲侯葬于此,楚幽王葬于此,楚相春申君黃歇葬于此,叱咤風云的趙國名將廉頗客死壽春,葬于“肥陵牛麓”,淮南王劉安葬于五株山麓,宋兩相呂夷簡、呂公著父子葬于龜山?扇牲c的名勝遺跡,不勝枚舉。諸如劉安和“八公”登山祭天與仙去的升仙臺,宋相呂蒙正少時苦讀詩書所住的寒窯石屋,富有傳奇色彩的白塔寺,四頂山奶奶廟和茅仙洞道觀;諸如“淝水古戰(zhàn)場”,要沖南唐關(guān)、下蔡十二連城,八公山十八連珠寨,等等。無不令人神往。
八公山人杰地靈,風景怡人,唐王維詩云:“海上游三島,淮南豫八公;,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壺中!蹦铣蛥蔷栋斯劫x》贊道:“峻極之山,蓄圣表仙;南參差而望越,北邐迤而懷燕!倍叩莱霭斯揭慌蓶|瀛蓬萊之氣象、“老氣逼云含霧雨”之清幽,“空青拔地鎮(zhèn)淮夷”之雄姿。古往今來,幾多文人騷客名士為之吟詠,為之酬唱。劉安、李白、韓愈、陸游、杜牧、王禹錫、王安石和朱熹等五十多位大家,曾踏山乘水暢游于此,或托物言志,或托物抒懷,頌淮山,吟壽春,吊淝水,詠豆腐,情深意濃,如詩似畫的八公山風景使人陶醉流連忘返。而由劉安軼事引生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和由“淝水之戰(zhàn)”演繹出的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傳說,又為八公山增添一些縹緲游離的仙氣和靈性,讓人遐思浮想聯(lián)翩。
八公山融重山、密林、奇石同清泉于一體。紫金山、五株山、鄧林山、龜山和白鶚山等十多大山,峰俊嶺秀;珍珠泉、瑪瑙泉、洗云泉、沁月泉及白露泉等七十二泉,流光溢彩;石林、玉筍、連理枝、母子樹、臥云窟、神仙灶等爭奇斗怪。一山有一山的美景,一泉有一泉的滋味,一物有一物的妙趣。形神迥異,各領(lǐng)風騷。
歷史上的八公山植被豐厚,芳草萋萋,森林覆蓋,林木離離,種類繁多,不乏名樹佳木。清嘉慶《鳳臺縣志》載:八公山產(chǎn)青紅樌,“青樌,色青黑,堅致海楠,紅樌,紅澤,皆他處所無”。據(jù)說,青紅樌大者,高數(shù)十丈,粗近十抱,質(zhì)堅如石,是建造樓臺亭閣和制作家具的絕佳木料。七十年前,余在同學(xué)家曾見一案幾,約齊肩高,兩庹長,茶褐色,整個案幾無一卯榫銜接,說是用整體樌木鑿制的,非常貴重。由于八公山歷史上屢屢遭受兵燹之災(zāi)和任意濫伐,山林被嚴重破壞,好多名貴樹木蕩然無存,青紅樌也未能幸免于難。
解放后硝煙遠去,年年植樹造林,八公山植被逐漸復(fù)蘇。改革開放后,春風又綠八公山。1987年,它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隨之相繼建成八公山風景區(qū)、臥龍山森林公園、四頂山景區(qū)森林公園、茅仙洞景區(qū)森林公園,并廣植花木果樹,營建花果公園。如今,每當陽春三月,山里桃花如霞,李花似雪,一片花的海洋;夏秋,碩果累累,滿山飄香;深秋,楓葉似火,染紅坡坡洼洼;寒冬,蒼松翠柏,四季常青,莽莽蒼蒼,生機無限。
八公山是淮南的表征。它會同壽縣古城承載著淮南歷史悠久的文化。八公山天成勝境,壽春城鐘靈毓秀,名山古城,互為襯托,相得益彰,堪為江淮大地上一處風水寶地。生于斯長于斯的淮南人無不為之驕傲和自豪。遵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市上下戮力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積極開發(fā)旅游資源,打造出名山名城一體化旅游勝地,迎客天下,為建設(shè)繁榮、美麗、文明的淮南增光添彩。
壯哉,神秀八公山!(胡占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