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有意識無意識地在生命里做著減法。
比如減掉鑰匙環(huán)上無用的鑰匙,哪怕再美觀,哪怕過去再有用,鎖換了,它也便沒有任何用途,卸下,反而減去一些負重;比如減掉朋友圈里“無用”的朋友,不要誤會,交朋友我可不是實用主義者,有些所謂的“朋友”不過是一面之緣罷了,從此再無交集,甚至連一面之緣都算不上,他(她)的聯(lián)系方式靜靜潛在通訊錄里,偶爾翻開,居然什么也憶不起來,堪比大街上的路人;再比如減掉文章中可有可無的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能寫短句絕不寫長句,能用一句話說明白絕不說兩句。
說起文字的“減”,倒是想起這么一件事。《枕草子》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納言創(chuàng)作的隨筆集,大約成書于1001年。其卷一第一段《四時的情趣》起首的四句有不同的譯本,周作人是這樣翻譯的:春天是破曉的時候最好。夏天是夜里最好。秋天是傍晚最好。冬天是早晨最好。如此翻譯,有白話詩的味道,有一種情調和境界美,是周作人特有的語言風格。而于雷是這樣翻譯的:春天黎明很美。夏季夜色迷人。秋光最是薄暮。冬景盡在清晨。是不是既簡潔又形象?而且形容詞的變換頗值得玩味。再看林文月的翻譯:春,曙為最。夏則夜。秋則黃昏。冬則晨朝。我最喜歡這一譯本了,減掉了許多字,句子精悍簡練,有古風之韻,有節(jié)律之美。
在我,愈發(fā)感覺到,減,不是被逼無奈,亦不是嘩眾取寵,而是一種境界和智慧。看似大膽,實則沉穩(wěn),是以四兩撥千斤。
學生減掉懶散和浮躁,定能做成陽光積極的好少年;老師減掉功利和淺薄,定能教出博學多才的學生;青年人減掉自負和自戀,俯下身子,好好學習,踏實工作,定能成為業(yè)界精英;中年人減掉浮華的應酬和浮夸的脾氣,定能到達“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都說減肥是女人一生的事業(yè),其實,不管是男是女,我們赤條條地來,必是赤條條地走,每個人身上都有“肥”。物質上,精神上,貪欲沒有止境。人生的減法實際上就是減掉欲望,減到簡單,不是極端地減到零。懂得做減法的人,都明白舍棄不是失去,而是另一種得到,或得到另一種。你舍棄不重要的事情,將獲得精力上的聚焦;你舍棄不必要的社交,將獲得更充裕的時間豐富自我;你舍棄不必要的家具,將獲得更充分的自由空間。
圍棋名將劉小光曾經說過:“我覺得下棋,經常不是增加點東西,而是減少點東西!闭撬臏p法,使他的狀態(tài)一直頗佳。
人生就像學算術,加法過后是減法。在人生的奮斗歷程中,只有學會放棄一些東西,才能有所進步。人活著不可能沒有欲望,可我們得為自己減負,減去心靈上的沉重負擔,減去一些奢侈的欲望,減去沒有價值的身外之物。
隨著年齡的增長,去做人生的減法,你會覺得生活簡單很多,也快樂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