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文字相遇有兩種路徑,一種是輸入,即讀書,武裝自己的頭腦;另一種是輸出,即寫作,影響別人的頭腦。無論哪一種,文字都是一面鏡子,始終照見自己的靈魂。
小說,很多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那里有他的情感在,有他的經(jīng)歷在,有他的思想在,有他的喜好在。任何一部作品,不可能完全沒有作者自己的痕跡,只是多與少的區(qū)別罷了。人不可能對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事物產(chǎn)生共鳴;也不可能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僅靠想象而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情(科幻小說除外)!锻辍贰对谌碎g》《我的大學》是作者的自傳體小說;《紅樓夢》里,投射著曹雪芹的家族故事;《飄》里,有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影子。文學作品本身就反映著作者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
散文亦是如此。林清玄一生寫了大量散文,有一次他媽媽問他:“我看你整天都在寫,你是在寫辛酸的故事呢?還是在寫有趣的故事?”他說,辛酸的也寫一點,有趣的也寫一點。他媽媽說:“辛酸的少寫一點,有趣的多寫一點,人家要來讀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字里得到啟發(fā),得到安慰,得到智慧。”他問媽媽:“那如果碰到辛酸的事情怎么辦?”他媽媽說:“碰到辛酸的事情,棉被蓋起來哭一哭就好了!蹦赣H的話深深影響了林清玄的寫作,也深深影響著他的為人。他寫的文字非常優(yōu)美,讓人感覺清新、靈動、溫暖。他的文字,一如他的人。讀他的文章沒有負擔,在體驗美的同時,讓人身心得以放松,精神獲得慰藉,思想得到升華。
高爾基說:“文學即人學”。文學就是寫人性的,文字是個外殼,思想和底蘊才是風骨。記得一位作家說過:“文字所承載的使命,最終目的是警示世人,啟迪后人,傳承文化,而非宣泄小我。散文的意境,最能體現(xiàn)出作者自身的氣度、學養(yǎng)、閱歷、性情。想要寫出好散文,作者就要具有心懷天下的胸襟,包容萬物的氣度,慈悲高尚的心靈!弊骷抑挥芯邆淞藦娏业纳鐣熑胃泻妥屵@個世界變得更好的使命感,才能寫出溫潤的文字,才能給人以溫暖和力量。
文字,是一面鏡子。無論是讀還是寫,都是一個自主選擇的過程,喜歡讀什么樣的書,喜歡寫什么樣的文字,最終照出的是你自己的靈魂模樣。當我最初輸出文字時,并沒有想太多,只是感覺自己的想法見諸報端很是興奮。但當我發(fā)表了近二十萬字的散文后,我變得心存敬畏。我開始認真思考輸出文字產(chǎn)生的影響和意義,也開始更加審慎對待自己的輸出內(nèi)容。
我熱愛寫作,同時也想提醒和我一樣喜歡文字的同行者,慎重對待文字,敬畏文字!因為,那是一面鏡子,光可鑒人!(王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