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小伙葛宏港二次捐“髓”挽救花季少女
在她生命的裂縫里注入了“一米陽光”
5月20日,24歲小伙葛宏港在蕪湖弋磯山醫(y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再次為遠方那名患白血病的14歲女孩獻上生命的種子,同時成為淮南市第14例和第4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正常來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葛宏港的捐獻卻給了這名素不相識的少女兩次新的生命。
那年,他是全省首個特加急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2018年12月17日,淮南市紅十字會接到中華骨髓庫安徽分庫一份十萬火急的特加急捐獻通知:外省一名12歲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十分危急,懇求與患者初配成功的一位淮南捐獻志愿者能在最短時間內確定捐獻意愿、完成捐獻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這也是當時安徽分庫第一個特加急捐獻通知。
為了爭取時間,中華骨髓庫超常規(guī)地將捐獻志愿者的高分辨配型采樣、體檢、捐獻時間確定的緊急通知一并下達,并根據(jù)患兒病情在尚未征求捐獻志愿者意見和捐獻志愿者尚未做其他準備前預先排出了計劃捐獻采集日期。這是安徽首次遇到這樣的特例,骨髓庫、患兒及其家長、救治醫(yī)生都在翹首期盼捐獻者的回音,因為這是唯一的希望,別無選擇。
而這位全省第一例特加急捐獻志愿者就是當時正在安徽理工大學讀書的葛宏港。接到紅十字會電話時,葛宏港正在緊張復習準備期末考試。雖然感到意外,但得知對方情況后,他沒有半點遲疑,當即答應捐獻。以往一個捐獻志愿者僅在動員這一關有時可能需要做幾個月的工作,甚至不一定能做通。在葛宏港這里,不到24小時,再動員、高分辨配型、體檢三個步驟的工作全部干凈利落地完成。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或捐獻受阻,直到捐獻時,葛宏港也只是對家人說要去做一件救人的事情,放假暫時不能回家,樸實的父親沒有反對。捐獻時間正值期末考試,葛宏港毫不猶豫向學校申請了補考手續(xù)。
2019年1月14日,經(jīng)過4個小時的采集,葛宏港捐獻的“生命的種子”疾馳千里之外,挽救即將凋零的花季生命。
捐獻結束后,葛宏港一身輕松,片刻未留獨自一人坐上長途車連夜輾轉奔回家鄉(xiāng)過年。當時,葛宏港只想祝福那個不知姓名、模樣的孩子盡快康復健康成長,讓那個不幸的家庭過上一個開心的春節(jié),哪成想還會有以后生命的二次饋贈。
今朝,他再次捐獻送上生命的饋贈
捐獻后,雖然一直很牽掛那個小妹妹的情況,但造血干細胞捐獻“雙盲”的原則讓葛宏港無法打聽到任何信息,漸漸也就放下了此事。接著畢業(yè)、找工作、考公務員等一系列人生最重要的階段和事情接踵而至,葛宏港為了青春和人生努力地打拼著。
2021年3月,剛剛經(jīng)歷外省公務員招錄大考的葛宏港又接到淮南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了一個讓他非常吃驚的事情:那位小患者病情復發(fā),現(xiàn)在病情十分危急,需要二次捐獻造血干細胞。震驚、惋惜、著急、擔憂,葛宏港這次不像第一次那樣輕松!拔易约簺]問題,但要給我一點時間”。
此前,葛宏港分別報考了江蘇和浙江兩省的公務員,一路過關斬將,以優(yōu)異成績雙雙進入最終環(huán)節(jié),此時錄取單位隨時會通知體檢、資格復審、接受考察等環(huán)節(jié),時間自己無法掌控,會不會和捐獻時間沖突?這次家人會不會同意?年近八十歲、含辛茹苦撫養(yǎng)他長大的奶奶又突發(fā)疾病,葛宏港帶著奶奶從偏遠的小山村輾轉到鄉(xiāng)里、區(qū)里、市里尋醫(yī)問藥,但都沒有確診,和奶奶感情最深的他十分著急,看病還要花不少錢,自己還沒有收入,小弟弟還在住校讀書,家里負擔本就沉重,一輩子沒走出大山與土地打交道的父親也束手無策,這些擔子都壓在了葛宏港肩頭。但捐獻救命的大事不能拖,那個和自己弟弟一樣大的孩子正值花季,生命多么寶貴。然而,這次捐獻卻不能像當年他在外上學時自己就能決斷。
當葛宏港鄭重其事地把捐獻之事告訴奶奶、父親、叔叔,希望能得到他們的理解,不要責怪他不孝順、不顧家時,父親表現(xiàn)出來的更多是擔心,擔心這一年多來漂泊在外四處打拼的兒子,馬上要到外省工作,今后還會結婚生子,會不會影響他的健康,而奶奶更是舍不得孫子再受苦受累。葛宏港知道善良厚道的家人只是不了解捐獻情況而擔心,他想著法子,跟奶奶、父親聊著自己小時候的經(jīng)歷,順道提及今年剛剛14歲、和弟弟同齡小患者的不幸,說起第一次捐獻的情況,講述其他捐獻者朋友的故事……年邁善良的奶奶首先被打動,于是葛宏港又動員奶奶去做父親的工作。在葛宏港堅持努力和奶奶的支持下,心事重重的父親終于點頭了。
為了能順利捐獻,葛宏港加緊準備著,主動和錄取單位加強溝通聯(lián)系,說明情況,預約體檢、考察時間,避免和捐獻時間沖突。趁著到淮南體檢的機會,在淮南市紅十字會的幫助下,葛宏港帶著奶奶來到淮南找到一流的專家為奶奶診療。一切辦妥,葛宏港也就放下心思,輕松上陣二次赴捐了。
往夕,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讓他懂得了感恩
葛宏港出生在皖南一個普通山村人家,兩歲就失去了母愛,是奶奶和父親辛苦撫養(yǎng)他長大。家庭的變故、生活的不易歷練了這個懂事堅強的山里娃吃苦耐勞、懂得感恩、善良樂觀的品質。從小他就幫助奶奶干活,割草、放牛、摘茶、插秧,什么活都干過。而上學更不用大人操心,從小學到高中,葛宏港一直品學兼優(yōu),因為從小他就懂得,要走出大山必須靠自己努力讀書。奶奶和父親身上那種勤勞堅毅、友善樸實的品格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而親友的關懷、老師的幫助,以及國家每年給予的助學金,這些點點滴滴的溫暖也都深深印記在他心里,不僅鼓舞著他發(fā)奮努力,更成就了他的人生追求。高三那年,當?shù)丶t十字會牽線,一位上海的紅十字志愿者要長期資助他完成學業(yè)。那位志愿者第一次資助了其3000元學費,葛宏港心里暖暖的。新學期開學,葛宏港考上了大學,正是需要花錢的時候,而他卻婉言謝絕了那位好心人的繼續(xù)資助,他說:“上大學可以邊學習邊勤工儉學養(yǎng)活自己,還是把資助給予比自己更需要的學生吧!眮碜陨鐣膼酆蜏嘏姓僦@位向上向善的年輕人,他默默地叮囑自己一定要做個能幫助別人的人。他說以前曾在書中看到遺體器官捐獻者的事跡,當時還年幼的他就萌生了長大后要報名捐獻的念頭。
大學期間,葛宏港邊在校內外打幾份工養(yǎng)活自己,邊努力學習,且興趣廣泛,博覽群書,樂于助人,連年被評校三好學生,兩次獲校獎學金,先后獲過多項全國、省、校各類比賽的獎項。他對公益活動也很熱心,2017年在一次校園獻血活動中,葛宏港聽紅十字志愿者介紹造血干細胞捐獻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他沒有多想便留取了造血干細胞捐獻血樣。2019年,他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不同的成長經(jīng)歷讓葛宏港比同齡人有著更多的人生體會和思考。對于二次捐獻,他說,只希望這個14歲的女孩能邁過這道坎,趁著這最美好的人生時光,在陽光下和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奔向她的前程。這也是葛宏港對她最美好的生命饋贈和祝福。
5月20日,這個日子既是巧合也是緣分,葛宏港二次捐獻的生命種子,將使那朵即將枯萎的花蕾再度綻放在初夏里,也帶著葛宏港的祝福和愛的力量,讓她微笑著戰(zhàn)勝病魔。
(圖片由市紅十字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