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山
夏日炎炎,空氣似火燒。去圖書館,經(jīng)過一條躲在法桐樹下面的林蔭小路,除了靜謐之外,最可人的便是讓人瞬間涼爽起來的樹蔭。
沒有比樹蔭更叫人感覺恬然的了!尤其是小時候,每逢夏天,美好的記憶均和樹蔭有關(guān)。午飯是在梧桐樹下吃的,一碗面條,一張小木桌,一片濃密如蓋的樹蔭,一家人圍坐一起,專注吃飯,吃完了飯并不急著收拾碗筷,而是在樹蔭下乘著涼,聊著天。知了聽懂了似的,也跟著瞎喊叫。
大人們午睡去了,我卻悄悄爬到樹上,騎在樹杈上饒有興致地讀喜歡的書。害怕困了出危險,就拿繩子將自己和樹綁在一起,又安全又愜意,現(xiàn)在想來,還挺詩意。讀什么書呢?其實書少得可憐,無非就是語文課本、從同學(xué)那里借來的優(yōu)秀作文選,或是連環(huán)畫。常常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也不厭煩,專等著有機會講給別人聽,大展身手,風(fēng)光一番。
有時也跑出去,和小伙伴相約著跑到村外的白楊樹下摔四角、彈玻璃球、下四子棋,累了煩了,拿一個小木棍逗螞蟻,或者你追我我趕你。樹蔭滿地,童趣滿地,出汗不出汗的,早已忘記。
傍晚時分,搬了凳子,就在梧桐樹的樹蔭下寫作業(yè)、喂散養(yǎng)的雞,要是擇菜,也在這里。樹蔭是一處不可多得樂園,是夏天的標(biāo)簽。那時候沒有空調(diào),雖有電扇,也往往舍不得電費而將電扇冷落。倒是蒲扇,家家戶戶三四把,拿在手里,或坐或躺,在樹蔭下,搖啊搖,搖走一個又一個似曾相識的夏天。
古人在綠蔭遍野的夏日更是詩意滿腹,他們或小院納涼,或繞步荷塘,盡享夏日之美。在古詩詞中,透著爽爽涼意的樹蔭也是處處可尋——“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fēng)初入弦”是蘇軾的初夏;“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是楊萬里的初夏;“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是曾幾的初夏;“綠陰滿院簾垂地。落絮縈香砌”是陳克的初夏;“樹陰滿地日當(dāng)午,夢覺流鶯時一聲”是蘇舜欽的初夏……
綠蔭里的夏天比空調(diào)里的夏天多了幾分悠閑和天然,留在記憶里更長的時間,你我可以反復(fù)回味,美美地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