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朋友在玩,三、四歲的樣子,一個穿著白紗連衣裙,一個穿著粉色短袖衫、藍(lán)色牛仔短褲。她們在玩什么呢?就是拿一小截從地上撿的干樹枝,在泥土里挖呀挖,像是尋寶,又不像,但專注且認(rèn)真。
我以為這兩個小朋友會因為發(fā)現(xiàn)點什么有趣的東西而驚呼,或者,會因為什么意思也沒有而不耐煩,然而并沒有。她們“各自為戰(zhàn)”,背對著背,相隔大約一米遠(yuǎn),蹲在地上,用手里的小樹枝戳泥土。幾分鐘過去了,只不過是給地皮撓了撓癢癢,甚至撓癢癢都不算。她倆誰也不說話,一本正經(jīng)、心無旁騖地做著在我看來毫無意義且極其簡單的一件事。
這是放大的時間,這是慢下來的時間。
我合上書,若有所思地看著她們。其實也沒什么,就是想,這兩個小朋友的媽媽提醒她們這里可能有蚊子,不要久待,委婉地催促,但這兩人無動于衷,還是那么饒有興致地玩著。這么認(rèn)真地玩,緣于什么?我小時候是不是也是如此認(rèn)真地玩著什么?現(xiàn)在的我無論讀書還是工作,抑或是休息,怎么沒有了那份“不可理喻”的專注和認(rèn)真呢?
多半是因為想得多——得與失,成與敗,總是舍不得投入太多,浮在表面,內(nèi)心又強烈需要得到滿足,于是焦慮、躁動。偶爾想在公園怡人的風(fēng)景里讀一讀書,洗一洗蒙塵的心靈,倒也有效,但今天這兩個小朋友是真正地幫助了我,引發(fā)我思考。
想起知名短視頻博主李子柒,看她一系列的視頻,和那些多如牛毛一般的自媒體人拍的視頻比起來,畫面是唯美些,配樂是優(yōu)雅些,但勝出更多的是投入和專注。她揮汗如雨地捶打曬干的小麥和稻谷,眼睛盯著棉布上的絲線以及自己勾畫的圖案,旁若無人地和婆婆談笑風(fēng)生,往嘴里塞自己做的美食……多么可愛的專注認(rèn)真,多么可愛的身心投入,叫人看得入了迷。
一塊黃豆地,找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種地好把式一定比她種得好;一盤紅燒肉,找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頂級大廚一定比她做得好;一塊染布,找一位蜀繡大師一定比她做得更快、繡得更好。然而,屏幕里那沉靜、澄凈、潛心、耐心、精致、精細(xì)卻獨屬于她。她愿意“與世隔絕”“清心寡欲”,她愿意花時間,一整天,一個月,乃至一年去學(xué)一樣技能,去做一件事情?少F之處在這兒,成功的緣由也在這兒。
專注的時候,時間放大。心靜的時候,時間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