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蘭
因為工作需要,我出差的時間非常多,走南闖北是常有的事。每當?shù)搅艘粋陌生的城市,在那里待上一段時間后,我心里就感覺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母親的手搟面。
提及母親的手搟面,香香的味道便溢滿我的鼻尖。從我記事起,面條便是我家最常見的家常飯。那時候沒有方便的機器軋面,只能手搟。母親做的手搟面在鄰里間是比較有名氣的,因為她的手腕有勁,揉的面總是那么軟硬適中,因此搟出來的面也就勁道,吃起來更是爽滑可口有嚼勁。那時候農(nóng)村人夸贊誰家的媳婦好,主要看她們做飯的手藝,哪家媳婦饃蒸得好,哪家媳婦面搟得勁道,鄰里之間都如數(shù)家珍。
我是吃媽媽手搟面長大的,而且小時候最喜歡看她搟面。母親搟面的時候表情非常溫和,她一手和面,一手倒水,面粉因水的摻和在母親那粗糙有力的雙手揉搓之下,慢慢地變成了面團兒。揉好的面團兒在案板上放一會,像害羞的姑娘似的,蓋上一層濕麻紗布,這就是所謂的醒面。醒面程序不能少,唯此做出的面條才能更有韌性。面醒好以后,母親會用搟面杖在面板上咕隆咕隆搟成一張又大又圓的面餅,并撒上一層面粉,然后把面餅卷起來,用刀子切成粗細一樣的面條。
每當在寒冷的天氣里,吃一碗母親做的熱氣騰騰的手搟面,真是口齒留香,而且暖胃驅(qū)寒;如果生病了吃一碗母親做的手搟面,立馬會毛孔發(fā)汗、神清氣爽,渾身上下都舒服;如果過生日吃一碗母親搟的長壽面,配上雞蛋柿子湯,真是別有一番滋味;蛟S正是這番溫暖貼心,才令我從小到大都有一份牽扯不斷的手搟面情結(jié)。每次回家,我別無所求,只希望母親能給我做一碗手搟面。知子莫若母,在我回家的日子里,母親總會心照不宣地給我做一碗手搟面,吃著那碗面,我心總是溢滿了幸福。
母親的手搟面跟餐館的面條不同,你一品嘗,就知道是從農(nóng)家來的手藝。她做湯料有自己的風格,經(jīng)常是紅綠蔬菜搭配,讓我們在視覺上一看就來了食欲。小時候家里吃的都是素湯面,只有過年湯面里才會有些肉丁,但不管是素湯面還是肉湯面,我們都愛吃,因為它始終都是家的味道。
兒行千里母擔憂。每當我出差在外,母親每天都會給我打電話,說得最多的就是注意安全、保重身體、早點睡覺之類的話語,當我有點厭煩的時候,她總會溫和地說:“等你回來,媽給你搟面吃!蹦强,一股暖流瞬間遍布我的全身。
等我出差回去,母親第一件事就是挽起衣袖和面。老人家雖然年事已高,但是每當給我搟面時,好像年輕了許多,精力充沛,用心搟薄、切細,讓歸家的女兒吃得津津有味。每當面條被我吃進嘴發(fā)出“吱溜”的響聲時,母親就滿臉和藹地說:“慢點,慢點”,可是有時我卻等不及,感覺只有趕緊把面吃進肚里,心里才踏實。也就是這樣一碗簡簡單單的手搟面,使我對家越來越依戀,因為它里面有一份濃濃的母愛,而人世間最真摯、最無私的愛便是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