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誘人的板栗就稚氣未脫地爬上了枝頭,一顆,兩顆……一枝枝,一簇簇,相互挨擠著,活像嬉戲的孩童,充滿朝氣,愈發(fā)地惹人喜愛。
板栗是一種樸素的樹。“栗在東門之外,不在園圃之間,則行道樹也。”《詩經(jīng)》就是這樣記述板栗的,這種低調(diào)的植物從古樸的年代起就已陪伴著我們,歷經(jīng)了無數(shù)風(fēng)霜雨雪,見證了無數(shù)時代的更迭,直至今日。這完全應(yīng)了民間所流傳的那句俗語:“八月的梨棗,九月的山楂,十月的板栗笑哈哈!
農(nóng)村老家自然是少不了板栗的。小時候我常和奶奶在秋天去打板栗,奶奶背著背簍,我拿著一根長桿,走過崎嶇山路慢慢悠悠地爬上了山坡,就已然能見到板栗樹的影子了。這種喬木,喜光,常長在向陽面。樹很高,耐旱又耐寒,生命力旺盛,和農(nóng)村人骨子里的秉性一樣,積極、執(zhí)著又憨厚;黃燦燦的果子被殼裹住,低調(diào)而謙卑,殼外長有硬硬的刺,宛如一個個掛在樹上的小刺猬。
站在樹下,我迫不及待舉起長桿揮動著,樹上的那些“小刺猬們”瞬間就獲得了解放,它們一個個如流星般地投入了大地的懷抱。見此情景,我趕緊放下了長桿,彎腰去撿拾,結(jié)果肉乎乎的小手就被刺扎破,鮮血直流,疼得跳腳。奶奶心疼我,在旁邊采了幾片蒿葉,揉碎敷在我的手上,立馬不疼了!奶奶囑咐我要千萬小心,傷了跌了只能靠自己恢復(fù),夠遭罪的。
回家后,奶奶就在院里剝板栗,我在一旁趁機(jī)偷吃生板栗。生板栗清清脆脆,還透著一種微微的甜香味兒,很是解渴管飽。奶奶先用菜刀在每一個板栗上切一個小口,放進(jìn)鍋里,倒入適量的水,小火煮上一會兒。等它冷卻后,再將鍋里的板栗撈出來放進(jìn)油炒鍋里翻炒幾下。奶奶說板栗不好剝,硬殼剝?nèi)ミ有一層淺殼,淺殼里面又覆了一層毛茸茸的皮,用這個法子處理一下,簡單又實(shí)惠。
奶奶如今已過世多年,每每看到板栗,總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有奶奶陪伴的日子。我小時候奶奶身邊,學(xué)到的東西還有很多,但惟有剝板栗、把板栗變?yōu)槊朗匙顬樯羁蹋苍S這就是我從小是個胖子的原因了吧!后來我將方法告訴了母親,母親很快琢磨出了新的做法。想起那些與親人在一起烹制板栗的日子,心里就是暖暖的一陣陣……
入秋風(fēng)自涼,親情歲月長。那甜滋滋的板栗也是歲月的恩澤,是季節(jié)贈予人們的禮物。那清清甜甜的栗香中,有親情的溫馨,有家人愛的凝聚!(管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