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喜歡吃毛豆炒肉絲。周末,我到農(nóng)貿(mào)市場買了里脊肉,一斤帶殼的毛豆。里脊肉切成肉絲燒到七分熟,倒入毛豆加入調(diào)料和少許水翻炒,起鍋前放入方塊狀的紅辣椒,色澤鮮亮,香氣撲鼻,不禁垂涎欲滴。
市場上雖有現(xiàn)成的剝好的毛豆,但我還是喜歡買帶殼的,一方面經(jīng)濟(jì)衛(wèi)生,另一方面是喜歡剝毛豆。剝豆于我而言,有解壓修心之功效。邊剝毛豆,邊看電視、聽音樂;或者只是沉浸于剝豆之中,不思不慮,一盤翠綠飽滿的毛豆就剝好了。
我剝毛豆快且不傷手,緣于小時候經(jīng)常剝毛豆。老家有兩塊旱地,年年用來種毛豆。放暑假,正是毛豆能吃的時候,自然成了每家飯桌上的必備菜。有時沒有半點兒肉,拍幾粒蒜瓣,放幾根紅辣椒炒出來,營養(yǎng)又下飯;或待豆?焓鞎r打兩個雞蛋,澆在上面,黃綠相間,雞蛋鮮,毛豆甜;趕上家里來客人,母雞湯里燉煮毛豆,又是一道佳肴。而剝毛豆自然成了我們這些孩子的活。剛開始,我不會剝,把豆角從青豆秧上一個一個摘下來,再把豆殼剝開。手指甲剝禿了,手指尖剝疼了,不小心還會把豆殼上的毛弄到身上,又疼又癢,一天不得安寧。那時,一剝毛豆心里就發(fā)怵。
后來,慢慢摸索出了剝毛豆的技巧,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把豆殼兩端捏住向反方向均勻用力,豆殼中間便裂開一條縫,里面露出翡翠般的豆米來。方法看似簡單,卻很講究技巧。如果用力不均,會把豆殼攔腰掰成兩半,只能用手指甲把豆米一個一個剝出來;如果力度不夠,自然剝不開。同時,這還是判定毛豆是否新鮮的好辦法。新鮮的豆殼脆,一剝即開,不新鮮的豆殼軟沓沓的,很難剝。熟能生巧,我很快練就了一雙剝毛豆的快手。
秋收時節(jié),爸爸媽媽把豆秧砍下來,挑到打谷場上鋪開爆曬,豆殼炸開,黃豆蹦出。殘留在豆秧上的豆子,就交給我剝了。完工后,爸爸把落在地上的豆殼殘渣清掃到一起,點火焚燒,青煙裊裊,火堆里不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聲音,散發(fā)出一股夾雜著煙火味的炒貨香。爸爸說是燒毛豆的香味,隨即,用秸稈從里面扒拉出幾顆像“包黑子”似的毛豆出來。我迫不及待地?fù)炱饋,顧不上燙和臟,塞到嘴里,“咯嘣”一聲,香脆四溢。從那以后,每逢收毛豆時,我總會趁大人不注意往火堆里撒上一把,待到噼里啪啦聲響,學(xué)著爸爸的樣子,用小木棍細(xì)細(xì)地劃拉出來,然后不管臟的黑的半熟的,一股腦兒都吃進(jìn)了肚子里,喜滋滋地念著“不干不凈,吃了沒病”。
曬干后的毛豆大部分被賣出去,添補(bǔ)家用。常會留下三五斤,冬天吃。干豆子浸泡淘洗,放在臘肉、臘雞里煮出來,是爸爸最愛的一道下酒菜。冬天的晚上,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爸爸夾一顆豆子就一口酒,很是愜意。我和弟弟也學(xué)著夾,圓溜溜的豆子就像淘氣的孩子,我一夾它一溜,越發(fā)恨越是夾不住,用勺子狠狠地盛上一碗,惹得爸爸媽媽在一旁笑。
如今,物質(zhì)富足,好吃的東西應(yīng)有盡有,卻吃不出童年的饞和甜。 “童年,人生中短暫的黃金時代!薄八恼滟F在于那時的你是真正的天真爛漫,無憂無慮,得到真正的自在!笔前。瑫r光一去不復(fù)返,童年的記憶只能永遠(yuǎn)珍藏在我的心靈深處。▌⒒坌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