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發(fā)來了幾張“淮河夕照”的攝影,照片上看,淮水蜿蜒逶迤,水面波光粼粼,又與天空的云霞彼此映照,顯出了幾分迷人的深邃。一瞬間我被吸引住了,恨不得即刻便出發(fā),去淮河岸邊感受那金色的落日、傍晚涼風的吹拂。
然而說走就走的旅行,哪有那么輕松自如。次日,騎去淮河的路上,不認路的我?guī)锥缺宦房诘霓D向燈弄得神魂顛倒,好生費勁才能蹬出去幾里路。行路艱難,漸漸叫我冷了前一夜雀躍的心情。好在那日天氣不錯,不叫人太過疲倦。涼風習習,云彩不斷變化著,兩岸的梧桐與欒樹更疊著出現。車行道中,倒有了魏晉文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情致了。
這樣想著,便一路聽著單車吱吱呀呀的,騎過一片欒樹林,繞過幾個放風箏的小姑娘,享受著這沿途美妙的風景?煲漳旱臅r候,我停在路邊拍日落,不經意間放眼望去,竟發(fā)現那淮河就在公路的右側,比照片里見到的還要廣闊迷人。
我激動了起來,剛剛對目的地冷下去的心迅速升溫了。我雀躍著,用最快的速度騎行到了渡口,那里是當地人坐輪渡船的地方。騎過入口,我推著車跟著人群上了船。
船上的視角極好,正對著水域一側的落日。在淮水之上看落日,果真別是一般滋味。日暮時分,那太陽先是散布出金色的光輝,灑進漸起微瀾的水面里,隨著船的開動,粼粼水波閃著金光,一層疊著一層晃動著延展著似是沒有盡頭的。大約是一刻鐘后,絢麗的金色光芒漸漸收束,天色暗了下來,落日現出了鮮艷但并不熱烈的紅色,兩邊的云彩慢慢被染紅,水面也映出了溫柔的粉色。
渡船上的晚風吹得人極舒服,一路來的疲勞與狼狽在此刻全然消散去。自然療愈了一切。那一刻,我的內心無比充盈與幸福,不僅為了這意外見到的淮水落日,也為這一路陪伴的風景。這才真正明白自然的美大概都是不期而遇的美,是人行道中的美。我的腦海中無邊無際地想出些詩來,想起“半江瑟瑟半江紅”,想起“山映斜陽天接水”,想起朱光潛說的那句“慢慢走,欣賞吧”。人在自然面前從來是渺小的,人又時時刻刻為自然美景賦予詩,賦予歌,自然在召喚人群,人群也以浪漫的方式回應自然。游子心里,自然與詩無疑是最動人。
下船時,淮水日落已經到了最后的時刻。我看向那個仍坐在甲板欄桿上的大叔,黃昏日落里的他,太像一幅動人的擺渡圖了。我定格住了那個時刻:寸頭的他穿著工作服,只專注地看著上船的人們,在他的背后,天與云與水,交相輝映,一片壯闊。
我沉醉在這一切里。然而,我回頭看向船上的人群,大家卻行色匆匆,少有抬頭去看落日。人群的淡定,讓我不免覺得自己在這落日面前的沉醉多少有些突兀了。
我隨著人群去到了淮河的另一岸,臨近渡口的地方,擺了幾張桌子,當地的幾種炸制的小吃擺在上面,路過的人多是看看,少有買的。大家伙趕著上船下船,收費的大爺總是跑來跑去的。日落之后暮色升起,在穿梭的人群里我方覺出了一種屬于生活的氣息,是帶著泥土味的氣息,踏踏實實的,和淮水落日帶來的震撼的絢麗的感覺彼此交織,成了這淮水兩岸的人們生存的獨特樣式。
日出日落里,淮水是永恒的,像是根系一樣的存在。自然與詩早就融入了人們的生活里。比起我這樣的游客,他們,這淮水兩岸的人群,那個坐在甲板上的擺渡者,應該見過更加絢麗的落日,也應該是更愛這一片水域的。水的兩岸,泥土地上,一輪清輝之下,人群跳起了舞,孩子的滑板追著父母的腳印,一聲又一聲的汽笛從水上傳來。
日落后便是月出,明天就是中秋了。(王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