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新年,母親總會買一本新日歷。
買日歷時,如若我在家,她會叫上我,讓我?guī)退暨x。事實上,她對日歷的款式,心里早就有底,叫上我,無非是陪她散散心、說說話。
母親買的日歷,是手撕的那種老款式,厚厚的一冊,封面紅彤彤的,燙著“招財進寶”、“福星高照”、“鴻運呈祥”等金字,非常喜慶。新年的集市上,擺了不少攤子,賣各式各樣的日歷,母親歡天喜地拉著我的手擠在人潮里,直奔賣老式日歷的攤位。打我小時候起,她就這樣拉著我的手,在新年之際趕集買日歷。不知不覺,她的腰彎了,頭發(fā)白了,人老了。
母親在一堆老日歷里挑選著,不時翻一翻內(nèi)頁,與老板討價還價,偶爾回頭征求我的意見。這是她的老習(xí)慣。每到這時,我都會勸她一番,如今幾乎人人都有手機,隨時可以查日期,老日歷早就過時了,要買就買臺歷、掛歷或電子日歷,可母親卻一笑了之,照買不誤。
將日歷如獲至寶買回家,母親依舊將它掛在老位置。那位置,在中堂右下方,靠近廚房門,每日進進出出,她隨時可以看到。過一天日歷便撕去一頁,一年的時光就隨著日歷在一天天變薄,哪天封底快露出來了,一年也就快過去了。
有了這一本日歷,母親心里踏實多了,感覺一年的日子,都在這一沓花花綠綠的半透明的紙上,看得見、摸得著。
母親不大識字,但一年里所有重要的節(jié)日、人情往來以及一些特殊紀念日,她都記得一清二楚。她靠的,就是這一本老日歷。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雖然母親不會寫字,但她會用筆在日歷上做記號,打個鉤或畫個圈。這些記號,成了她對未來日子的期盼。
這些年來,我們兄弟姐妹四人身在外地,只留母親一個人在老家,聚少離多,彼此的牽掛,隨著年深日久,愈甚。為了減輕大家對她的掛念,她會不時給我們打個電話,告訴我們一切都好好的。特別是有了日歷的指引,田間的水稻、地里的麥子、菜園的蔬菜長勢很好,每一個時令該種什么,清清楚楚,不會誤時。
有時,由于工作繁忙,我們忽略了自己的生日,倒是母親清楚地記著。她不但記在心里,還用紅筆圈在日歷上。由于天各一方,她因不能親手做一碗長壽面給過生日的子女吃,感到歉疚不安。殊不知,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日,都是母親的“受難日”,我們已習(xí)慣了享受她所給予的無私的愛,卻總是忘了反哺與回報。
細細數(shù)來,這么多年,我們與母親真正聚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在日歷里只有薄薄的一層,而母親對我們的愛,卻是滿滿的,是厚厚的一冊冊。
眼前的這一本新日歷,讓母親又有了新的憧憬。一晃,元旦假期已過,我要踏上歸程了。臨行前,只見母親將日歷翻至除夕那一頁,用紅筆在上面做了一個醒目的記號,然后再一次叮囑我:“天冷了,別忘了添衣,要注意保暖,再過一段日子就要過年了,我等著你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回家團圓!
那一刻,我忽然想哭,我真正懂得了母親的心,感受到了老日歷里藏著的濃濃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