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農(nóng)村,在兒時的記憶中,每到立春,就會上演一場打春牛的好戲。
立春意味著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蘇春季的開始。經(jīng)過冬閑的休整,鄉(xiāng)親們開始備耕,迎接隨后到來的忙碌春天。
在村里的打谷場上,早早就有一條土塑的耕牛立在那里,只待立春一到就開始打春牛了。立春這天,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打谷場上,舉行隆重的打春;顒。人們事先就選出了執(zhí)鞭人,必須是干農(nóng)活的好把手,且在村里威望極高的。我記得爺爺常常當選,因為爺爺?shù)霓r(nóng)活在村里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執(zhí)鞭人在震天響的鞭炮聲中,高高揚起鞭子,朝土牛狠狠地抽了一下。隨著“啪”的一聲脆響,手起鞭落,打春牛開始了。
打春牛時要邊打邊唱,往往是打一下,唱一句。至今我還記得爺爺打春牛的唱詞:一打風調(diào)雨順,二打地肥土暄,三打三陽開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豐登,六打六合同春。每唱一句,周圍的群眾都高聲應和一聲,這樣一唱一和,把平日寧靜的小村渲染得熱鬧無比。
鞭子每抽一下,土牛身上的泥塊就剝落一些下來。沒多久,牛肚子破了,從里面流出了谷粒。頓時,村民們歡呼雀躍著,爭相上前撿起地上的谷粒和土塊,一度把打春;顒油葡蚋叱。這些谷粒是在塑土牛時放進去的,人們把泥塊與水攪拌后,涂在土灶上,把谷粒放在自己家的谷筐里,以求新的一年五谷豐登。聽爺爺說,這鞭打春牛是自古流傳下來的迎春古老習俗,在我們那里延續(xù)了很多年了。
鞭打春牛完畢后,人們還要進行象征性的耕地,表示新一年農(nóng)事活動的開始。
隨著條件的改善,機械耕作逐漸取代了牛耕,耕牛也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但老家依然保留著立春鞭打春牛的習俗,甚至還進行了拓展延伸,將打春牛與農(nóng)家樂結(jié)合起來,成為一項群眾性娛樂活動。
大學畢業(yè)后在外地工作,每年不管離家多遠,我都要回老家過春節(jié),和鄉(xiāng)親們參加打春;顒印4虼号,既是對逝去歲月的紀念,又是祈福國泰年豐,同時還寄托著濃濃的鄉(xiāng)愁。(趙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