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霞
我一向偏愛甜食,平時出去逛街,最不愿意錯過的就是烘焙店里新出爐的各種甜品,兒子和女兒跟我一樣,在各種滋味中都偏愛甜。
記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包餃子,包到最后餃子皮還剩了幾個,餃子餡卻用完了,我靈機一動,干脆包了幾個糖餃子。沒想到,餃子煮熟上桌,糖餃子備受青睞,孩子們都嚷著沒有吃夠。于是,隔了一天,我專門從冰箱里拿出剩的面團,一口氣包了幾十個糖餃子,把它們煮好盛到盤子里,但是小家伙們沒吃幾個就放下了筷子,一起扭過頭看我:“媽,還有別的餃子嗎?只吃甜味的太膩啦!”我自己也覺得糖餃子吃多了真的太膩,于是笑著說:“看來糖太多也不行,還是半糖最好!”
我有一個朋友是從事幼教工作的。她在結(jié)婚之前有著很不錯的工作,只是工作地點在離家百里之外的城市,婚后因不愿和丈夫兩地分居,也是為了方便照顧年幼的孩子,她曾在家當(dāng)了三年的全職媽媽。孩子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她就選擇到離家很近的一所幼兒園當(dāng)老師,順便也讓孩子在這里入學(xué)。
她曾跟我說:“老公總說我不必上班,他一個人就能賺錢養(yǎng)家,但我不想讓自己一直處于‘被閑置’的狀態(tài)。現(xiàn)在這份工作剛剛適合,讓我在家和工作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既能實現(xiàn)經(jīng)濟獨力,也不會缺失了對孩子的陪伴。這就像咱們平時喝飲品,太苦的咖啡令人心情灰暗,甚至絕望沮喪,太甜的奶茶又讓人覺得嗓子發(fā)堵,不夠清爽,不如就在苦咖啡中加上半勺糖,體驗?zāi)欠N苦中有甜的滋味,這也是人生甘苦參半的真實寫照啊……”
朋友的這番話樸素中蘊含著哲理,倒是挺適合我“照搬”過來參照自己的狀態(tài)。我從小就喜歡閱讀,參加工作之后,八小時之外的時間,更是一直在和文字較勁,深夜讀書、晨起碼字對我來說不是一種堅持,而是一種習(xí)慣了的生活方式。一些熟悉我的朋友早就發(fā)現(xiàn),我喜歡寫“暖故事”,他們私下里紛紛說:“你的日子過得一定很幸福,因為你的文字總是與溫暖和美好有關(guān)!蔽掖穑骸罢l的日子能總是一帆風(fēng)順呢?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會遇到難以擺脫的煩惱和羈絆,甚至心中盛了足夠多的苦,更有必要用暖的故事來療愈一下心情!
生活中的苦,文字中的暖,對于我來說,就是一種半糖人生,也是我最想饋贈給讀者的一杯飲品。也許,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奮斗目標(biāo)不同,所需要的“糖”也蘊含著不同的期許,所以“半糖”沒有不可變的定義,也不管生活有多少種苦澀,我們只要學(xué)會給日子里加半勺糖,也許就足以用來抵御生命中的倦怠、麻木、失望等種種“苦味”的侵襲。就算你有能力儲備足夠的甜,也不妨留著小口慢慢啜飲,細水長流更能體會不一樣的芬芳,就像那首《半糖主義》的歌中所唱:“我要對愛堅持半糖主義,永遠讓你覺得意猶未盡,若有似無的甜才不會覺得膩……”
愛情如此,生活這杯飲品何嘗不是一樣,加一半糖,不必一次就甜透,另一半也許有無限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