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樂華
跨進2022年的門檻兒,我就正式踏入“知天命”的歲月。走在2022年的春風里,雖有些酸楚,但更多地還是感恩、感謝和感激。
我出生在陽春三月,當時老家院子里的三棵杏樹都開滿了粉紅色的花,云彩一般的好看。到了麥黃時節(jié),收獲五、六竹筐黃澄澄的杏子。母親經(jīng)常這樣提醒我:孩子,你一定要珍惜春光,對得起你出生的季節(jié)和那幾棵勤勞的杏樹。
童年時期的春天是一幅水彩畫。我的童年處在“人民公社”后期,父親的公職還沒有恢復,也沒有資格參加生產(chǎn)隊里的勞動,只有母親一個人起早貪黑地掙工分養(yǎng)家糊口。一到春天,家里往往青黃不接,很多時候只能靠野菜填補糧食的空缺。我便跟著成群結隊的小伙伴一起,沿著溝溝坎坎,漫山遍野地挖野菜。直到今天,那些場景還像一幅幅水彩畫,銘刻在腦海里。那些野菜的模樣仍記得一清二楚:薺菜犬牙交錯,羊蹄棵奇形怪狀,還有一種叫做單面條的野菜,細細長長的,和手搟的面條特別形似。
少年時期的春天是一首朦朧詩。在我的少年時代,絕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被五花八門的所謂“輔導班”折磨得那么“辛苦”,一點玩的自由時間都沒有。我就讀的初中校園南面是大片農(nóng)田,北面是一條清澈的小河。這樣的滿園春色,我豈能讓它錯過?趁課間休息,便偷偷地逃出校園,去金黃色的油菜花叢中追趕蝴蝶,或到蘆芽初生的小河里逮蝌蚪。如果恰好被班主任抓個“現(xiàn)行”,他總會大發(fā)雷霆,還要感嘆一句“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白白浪費大好春光”。當時總覺得老師的話“好笑”,心想“有啥好愁的”。隨后,照樣和老師“捉迷藏”,有時還裝模作樣地夾一本書,繼續(xù)著我的“柳色青青踏春行”。
青春是人生的黃金階段。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青春期間是為人生打基礎的重要階段,我不得不告別無憂無慮的童年、少年時光,去外地求學、打拼。既有遠離父母的“監(jiān)視”,徹徹底底地體驗“我的青春我做主”的暢快,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緊迫感。“有一首歌輕輕唱過,在我們的年輕歲月中。或許時間帶走一切,擁有過的季節(jié)。但我們會永遠記得,那段曾在陽光下的日子。飛揚的青春,有淚水也有笑聲。你我都相信,我們曾走過年輕。飛揚的青春,點綴亮麗的繽紛,讓成長的足跡走過自己”。因為“飛揚的青春”太短促,每個人都要倍加珍惜。
走過四季,走過風雨,我還是愿意把自己“埋葬”在明媚春光里。因此從這個知天命的春天開始,我悄悄地告誡自己:半生已過,珍惜大好春光吧,別讓美妙春光悄悄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