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圓
收到微信上父親發(fā)來的“表情包”時,我剛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寒風凜冽,昏暗的路燈是我唯一的同行者。在這極易使人傷感的冬夜里,我望著父親發(fā)來的小熊表情包,心底卻溢出了暖流。
“女兒,下班了么?”還是那熟悉的問候語,后面跟著一個正在哼哧哼哧吃飯的胖兔子表情包。雖然只是很平常的話語,但搭配著搞笑的表情包,卻能讓我的淚迅速模糊了雙眼。滑動屏幕,翻看著我和父親的聊天記錄,幾乎每次都有表情包的碰撞。
之前,我發(fā)給父親一個小狗的表情包,他卻誤以為我是想養(yǎng)狗;而現(xiàn)在,父親幾乎能看懂我發(fā)的所有表情包,甚至還能接上我的梗,偶爾還像我的同齡人那樣和我斗圖。事實上,父親并不是一個追逐新鮮事物的人。在這個人人手上“長”手機的時代,他卻酷愛鉆進故紙堆里研讀歷史與詩詞。
大學時,收到父親發(fā)來的第一個表情包是那種五光十色的“中老年必備”表情包!鞍职郑愕谋砬榘湮槔病,我笑著敲出回復!笆敲?我不太懂你們年輕人的東西”,那邊父親接著發(fā)來一條語音。關上對話頁面后,我很快便將這次對話的內容拋之腦后了。
過了幾個月,在我發(fā)了一條帶哭臉的朋友圈后,父親很快便給我發(fā)來了一個“神馬都是浮云”的表情包。要知道,這其實已經是很久之前的網絡流行語了,不過對父親這樣不熱衷網絡的人來說,能知道這些流行語是很難得的。那時,正因為陷入繪畫創(chuàng)作瓶頸而傷感的我不禁破涕為笑。原來無所不能的父親初入互聯(lián)網,也如同稚童學語,無論學問多深,也得重頭再來。
此后,父親在每次聊天中都會發(fā)送表情包給我。那些表情包,或憨態(tài)可掬或搞怪荒誕,但都是父親為了融入我的生活,體會我的喜怒哀樂所做出的努力。于是,漸漸的,我不再任由恐懼悲傷再次侵襲,或是被泥濘般的困境束縛。因為我知道,不管我跌得多狼狽,都有一盞燈為了我,永遠亮著、等待著。
不知不覺中,回到單位宿舍,窗外的月兒已高懸天空,些微的星子點綴在一旁。我打開手機,看著父親發(fā)來的表情包,如同沐浴在愛意的陽光里。父親的愛就藏在這些細節(jié)里,剝離生活帶給我的苦澀,告訴我,“他永遠在默默地守護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