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每個家庭的餐桌上都會上一些春菜,韭菜、萵筍、薺菜、馬頭蘭、螺螄和河蚌等等,琳瑯滿目的春菜,是我們春日里不可或缺的時令美食。
我家春天的餐桌首選是薺菜。記得姥姥在世時,經(jīng)常用薺菜做圓子、餃子,還做疊饃。姥姥從地里挖出薺菜,仔細地把一片片老葉子摘去,留下中間的嫩葉和根莖,洗干凈,用熱水燙一下去掉澀味,再用菜刀切成細碎的小塊,配上少量的蔥、蒜、姜絲和辣椒,滴上幾滴植物油,加上適量食鹽,攪拌均勻后用來做面食的配料。我最喜愛姥姥做的薺菜疊饃和鍋貼餃子,大大的面餅上鋪上菜餡,疊上幾層,上鍋蒸上個十多分鐘就可以了,方便快捷。而鍋貼餃子呢,一個個整整齊齊地碼在平鍋里,滴點油,灑點水,蓋上鍋蓋,隨著“噼里啪啦”的一陣響聲,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大約六七分鐘就出鍋啦!姥姥把這手藝傳給了我媽,又傳給了我。薺菜在每年三四月份食用最為鮮美,有經(jīng)驗的主婦們就把它們用沸水焯后,套上保鮮袋,放到冰箱冷凍室內(nèi)保存下來,留以后慢慢享用。
韭菜,也叫春韭,雖說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要屬春天的韭菜味道最好!侗静菥V目》中記載:“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梢,韭菜應(yīng)在春天多食用,用韭菜炒雞蛋、包餃子、炒綠豆芽、炒螺螄,那可都是美味,而且是非常下飯。
春筍,在山間汲取一個冬天的營養(yǎng),又在春雨的滋潤下破土而出,水靈靈,脆生生的,涼拌、油燜都是上好的下酒菜,讓人百吃不厭。我媽最愛用春筍和排骨一起燉湯,煲出的湯汁濃白而鮮美。媽媽總嘮叨說,春天要多吃呀,這是補鈣的。韥韥,先喝上兩碗湯再說,說完,便給我們每人盛上一碗。
香椿,有點澀,需要在沸水中焯一下水去除澀味,拌豆腐、炒雞蛋,都好吃。父親在世時,最愛吃香椿拌豆腐,老家門口的那棵香椿樹,初春剛露出新芽時,父親就兩天一采摘,放在碗里,用開水燙一燙,切得碎碎的,與豆腐拌上一小碗,再加上食鹽、生抽等調(diào)料,滴上幾滴麻油,嘖嘖,他說那叫一個香。
槐花,我從小到大的最愛,愛吃更愛摘。小時候農(nóng)村莊子里,家家戶戶院子里到處都是槐樹。春天里,槐花剛打出花苞,空氣中蕩漾著的全是槐花的清香,我們這幫孩子就上樹去摘,一手拿著個長鐵鉤,另一只手拿著個大袋子,擼上一大袋子,成就感十足地交給母親,母親摘去葉子,把槐花浸在井水中清洗干凈,再控干水分,然后拌上面粉,上鍋蒸二十分鐘,盛出來澆上之前用蒜泥、香醋、麻油等調(diào)好的料子,攪拌均勻,聞著那香噴噴的味啊,就讓人想吃上兩大碗。
蘆蒿,根性涼,味甘,葉性平,搭配香干、臘肉、筍絲、金針菇清炒,清脆爽口,清香味美,是春天餐桌上一道少不了的家常菜。蘇東坡有詩云“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說的就是蘆蒿。
青團,有甜和咸之分,甜的是放入豆沙、黑芝麻、紅豆等,咸的是放入臘肉、火腿、鴨蛋黃等。鄰居家的小妹會做青團,每年春天里,她把剛蒸好的青團用好看的白色盤子送過來,油綠的青團如玉一般,糯韌綿軟,還有艾草的清香,每咬一口,滿嘴都是春天的味道。
春天的滋味,還有河蚌、螺螄、紫藤花、水芹菜、苜蓿、蠶豆等,春天的大自然在我的眼里就是“滿漢全席”,感覺真是“才下舌頭,又上心頭”那般纏綿。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吃才好,一時慢了手腳,那就要再等上來年再見嘍!
食物里有生機,跟著季節(jié)往前走,準沒錯。ǹ嘴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