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喜歡喝粥,也經常煮粥。時間長了,發(fā)現(xiàn)煮粥蘊含著不少做人的道理。
我的家人都愛喝粥,我們喝得最多的是白米粥。
每天傍晚下班回到家,我就把大米淘洗干凈倒進鍋里,加上水,放在灶臺上慢慢煮。待水燒開之后揭開鍋蓋,只見一粒粒米隨著開水翻滾、沉浮,再逐漸向四周散去。半個多小時后,一鍋黏糊糊的白米粥就煮好了。
煮粥的同時,我還做了佐粥的小菜——炒土豆絲和熗生菜,或者拌點涼菜。
聽著粥在鍋里的“咕嘟”聲和炒菜的“噼啪”聲,一天的忙碌和煩躁的情緒仿佛隨著廚房里的蒸汽和油煙一并飄向了窗外。在這煙火氣中,人也踏實了很多。等全家人聚齊后,我們就著簡單的小菜喝著白米粥,胃暖暖的,心暖暖的。平凡的日子就如同這素素的白米粥一樣,簡單而又溫暖。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給她煮各種營養(yǎng)粥。有豬肝粥、蝦仁粥、皮蛋瘦肉粥、青菜粥等,各種口味的粥滋養(yǎng)著孩子的身體,也凝聚著我們對她的愛。
不同的季節(jié)可做不同種類的粥。春天的各種野菜新鮮嫩綠,待大米煮開花后,放一把干凈的薺菜,繼續(xù)煮幾分鐘,米香混著菜香,味道真是妙不可言;夏季天熱,煮粥時可以少放點米,多加綠豆,用小火慢熬,湯水黏而不稠。散步回來時喝一碗綠豆粥,每個毛孔都有說不出的舒爽;秋天氣候干燥,半碗米加半碗南瓜丁,再摻雜一些玉米粒、紅豆,可滋陰補氣,增加抵抗力;冬季來臨,粥的種類就更豐富了,煮粥也更頻繁一些。在天寒地凍的日子里,將大米、糯米、黑米、紅薯、紅棗、花生等食材下鍋煮,喝這樣一碗粥,全身都暖和了。老人、小孩在冬天可常喝這樣的粥,可使身強體壯、面色紅潤,這幾乎是冬日里最經濟的養(yǎng)生餐了。
粥不如米飯硬實,也不如饅頭抗餓,更不如餃子高端大氣,但它既經得起武火的灼熱,也耐得住文火的慢熬,并且它的包容性極強,和誰都能和睦相處。不同的食材和它在一起,不用擔心自己的本性會發(fā)生改變,粥會以自己寬廣的胸懷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它們的美,而自己平淡樸實的本色卻從來不會改變。
漫長的歲月中,粥既可以在饑寒年代里果腹,又可以在這個食物極大豐富的年代里成為餐桌上一道精致的風景,粥里有親情和愛,很悠遠,很綿長。
悟出了粥道,我也懂得了怎樣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