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鴻)5月9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為深入學習貫徹全省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yōu)環(huán)境大會精神,展示全省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聞令而動、擔當作為的新狀態(tài),省委組織部、省直機關工委聯合開展了“‘一改兩為’支部/黨員見行動”主題信息征集展示活動,淮南市民政局報送作品《淮南市數據“跑腿尋人”,提升社會救助精準度》成功入圍并在相關平臺展示。
據了解,市民政部門依托鄉(xiāng)鎮(zhèn)(街道)便民服務大廳、村(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等,建立社會救助綜合服務窗口,實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方便困難群眾求助,縱深推進臨時救助制度,切實做到兜底線、救急難,彌補社會救助體系“缺項”。并與鄉(xiāng)村振興、醫(yī)保、殘聯等部門建立了穩(wěn)定的信息交換機制,充分運用淮南市社會救助大數據信息平臺,及時預警存在急難風險人員,通過線上預警、線下核查的方式將救助做在困難群眾開口之前,實現了社會救助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
據市民政部門統計,2022年以來,我市共支出臨時救助資金1430萬元,惠及5581名困難群眾,人均救助水平為2562元,高出全省人均救助水平;通過“一事一議”方式,對58名困難群眾發(fā)放臨時救助金73.2萬元。
與此同時,市民政部門還積極推行“跟進救助”。采取“一次審批、分階段救助”方式,對困難群眾實施臨時救助后,跟進了解受助群眾的家庭生活改善狀況,對生活仍然存在較大困難的,及時協調提供轉辦服務,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或醫(yī)療、教育、住房、就業(yè)等救助條件的,及時幫助困難群眾進行申請或者向相關部門轉辦,確保救助不斷檔,政策不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