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蘇國義 實習生 張劉習玥 攝影報道)“一個、兩個、三個……”7月9日上午,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沿龍湖公園南湖一圈走下來,看到湖畔的蘆葦叢里、親水平臺的近水處、木橋石橋的欄桿上,或豎立、或捆綁著大量的救生桿、救生圈。
“這些救生桿、救生圈既是防溺水的‘救生圈’,更是‘警示圈’,它們在時刻提醒著大家注意近水安全防護,更不可下水野游!惫珗@工作人員介紹道。此前一天,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還走訪了人民公園、周集壩公園及淮河岸邊等,也都在近水處看到了類似的救生設備。他人一旦落水或出現(xiàn)溺水險情,行人或工作人員可以利用這些救生設備進行及時施救。
據(jù)了解,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發(fā)期,這一時期,高溫與暑假重疊,存在著學生等人群在無保護、無看護狀態(tài)下戶外戲水、野泳等風險,溺水、溺亡事故處于高發(fā)期。有關部門提醒廣大市民,生命第一,預防溺水!家長須承擔起監(jiān)護責任,提醒監(jiān)督孩子遠離江河、溝渠、池塘、水井、水庫和建設工地水坑等危險水域,切實做到游泳安全“六個不準”,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他人結(jié)伴游泳;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不擅自下水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