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的敬仰不需要辨識度,特別是對家的指向。
我在北宋壽州知州的文檔里,發(fā)現(xiàn)從山東到河南一路“飄來”的呂龜祥,是落戶壽州的唯一。呂龜祥徙家壽州(今安徽鳳臺),與我熔鑄于“壽州”的麾下,千年互證。
一部《四庫全書》,查“呂龜祥”一個全名,微乎其微?伞褒斚椤敝麉s像磁石,附著在其父親呂夢奇和侄兒呂蒙正、孫子呂夷簡等枝繁葉茂的呂氏家族的傳記中,印證著呂龜祥“開疆拓土”般的不凡征程。如《宋史·呂蒙正傳》說,呂蒙正的父親是呂龜圖,“龜圖弟龜祥,殿中丞、知壽州!薄稏|都事略·呂夷簡傳》說,呂夷簡的祖父是呂龜祥,“祖龜祥,嘗知壽州,遂以家焉!薄秴喂鲂袪睢氛f呂公弼的家世,“呂氏自公高祖夢奇為后唐北京副留守,家于太原。曾祖龜祥開寶中為殿中丞知壽州,因居于下蔡!薄稏|萊呂太史文集·東萊公家傳》說呂氏源流,“呂氏系出神農,受氏虞夏之間,更商、周、秦、漢、魏、晉,下逮隋、唐,或封或絕,五代之際始號其族為三院。言河南者,本后唐戶部侍郎夢奇;言幽州者,本晉兵部侍郎琦;言汲郡者,本周戶部侍郎咸休。其昭穆疏戚世遠,軼其譜,而河南者為最盛。河南之呂入國朝有為起居郎知泗州者,曰龜圖,生蒙正,相太宗、真宗,溢文穆。起居之弟曰龜祥,嘗為殿中丞,知壽州!边@就是歷史截面中的呂龜祥。
呂龜祥的傳記,不足百字。見于萊州、壽州、鳳臺等方志。嘉靖《壽州志》卷七《人物》“呂龜祥”條載,“宋太平興國二年,龜祥登進士及第,為殿中丞。知壽州,有惠政及民,民愛留之,不忍去,遂家焉!奔螒c《鳳臺縣志》卷八《人物志》“呂龜祥”條自注云,“呂氏世居城北門外,為今縣地!痹撝揪幾甏,鳳臺縣與壽州同治于壽州城,即今安徽壽縣城,城北、城東北均屬鳳臺縣境。
知壽州之前,任太子洗馬。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載,開寶八年十二月四日,宋太祖“令太子洗馬河東呂龜祥詣金陵,籍李煜所藏圖書送闕下”!端螘こ缛逅摹で髸貢份d,“開寶九年,平江南,命太子洗馬呂龜祥就金陵,籍其圖書,得二萬余卷,悉送史館。”《宋朝事實類苑·藏書之府》載,“開寶九年,江南平,命太子洗馬呂龜祥就金陵籍其圖書,得二萬余卷,悉送史館!薄端螘放c《長編》等所記時間不一?赡艿那闆r是,開寶八年十二月受命赴金陵運書,九年初運回京師直史館。
開寶九年,知壽州。宋朝沿襲隋、唐九品官制,呂龜祥在考取進士之前即為官,系蔭補。萬歷《萊州府志》說呂龜祥之父呂夢奇“仕唐,累官戶部侍郎”。呂龜祥任太子洗馬為從五品下。王安禮《呂公弼行狀》載,呂龜祥“開寶中為殿中丞知壽州”,當指開寶九年(976年)中,在當年十二月改元太平興國之前,任殿中丞知壽州。殿中丞為從五品上(《新唐書·百官志》),為太子洗馬之升任,可能因到金陵運送圖書有功而為之。李之亮《宋兩淮大郡考》“壽州”條載,呂龜祥自開寶六年到太平興國二年任壽州知州,推斷有誤。
呂龜祥在壽州,有政績,民擁戴。鳳臺當?shù)赜袀說法,呂龜祥任壽州知州時,因地方發(fā)生水災,百姓流離,饑殍遍野。他不顧上司指控,毅然開倉救濟,深受百姓愛戴,但不久被罷官。當?shù)匕傩找辉偻炝簦瑩?jù)《呂公弼行狀》說其居于壽州所屬下蔡縣(今鳳臺)。遷居于壽春縣(今壽縣城北門外),當出自呂夷簡的父親呂蒙亨或祖父呂龜祥之手,因為呂夷簡在京都任職時已遷居開封,據(jù)《名臣言行錄外集·呂祖謙》載,“六世祖申國文靖公自壽春徙開封,今為開封人!眳我暮,謚文靖,故稱文靖公。《東萊公家傳》說,“壽州生蒙亨,終大理寺丞。寺丞生夷簡,三相仁宗,與文穆仍以公開號于許,冊拜太尉,就第薨,謚文靖!眳我暮喌母赣H蒙亨,《宋史》說其曾任下蔡主簿,由于宋代實行異地為官制,說明戶籍不在壽州或屬縣下蔡。
呂龜祥居下蔡何處,值得探討。前不久,到鳳臺縣城東南的李沖回族鄉(xiāng)李沖村參觀村史館。據(jù)介紹,李沖村,原名李家沖,最早叫“呂家沖”,因音近,念成李家沖了。相傳呂蒙正及其母因家庭變故,投奔在壽州任知州的呂龜祥,住在呂家沖。這個傳說,與史實有很大出入。呂龜祥任知州,治所在下蔡縣,住在今鳳臺城,不可能讓前來的呂蒙正住在偏僻的鄉(xiāng)下。況且呂龜祥任壽州知州時,呂蒙正在洛陽已通過府試,正忙于備考進士,何來投奔之說?住在“呂家沖”的呂氏之家,可能是離任后的呂龜祥,想留一處清凈之所。如此過若干年,不知何故又遷居壽縣北門外。
呂龜祥與呂蒙正系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同年進士,呂蒙正為狀元,呂龜祥疑為離任壽州后的再一次趕考。嘉靖《壽州志》說“宋太平興國二年,龜祥登進士及第,為殿中丞、后知壽州!蔽闹写涡虼嬲`,呂龜祥先蔭補為官,后考取進士!督贤ㄖ尽我暮唫鳌氛f呂龜祥“子孫遂家焉”。呂龜圖知壽州,攜帶妻兒,“因家焉”,并沒改籍貫,占籍壽州的是其子呂蒙亨,正如《東萊呂氏宗譜序》所載,呂龜祥“子蒙亨,因官占壽州籍”。呂蒙亨是夷簡的父親,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舉進士高等,廷試時因堂兄呂蒙正居相位,為避嫌,放棄了廷試,大約于次年(986年)出任下蔡(今安徽鳳臺)主簿,期間才入籍壽州。《中華呂姓·夷簡公壽州傳系》載,呂龜祥“登進士,官至兵部尚書,遷居壽州,為壽州始祖。”說“官至兵部尚書”,缺佐證,莫非是考中進士之后,再一次被提拔重用?這是歷史的疑點或霧中花。
“鹿瑞龜祥”,意味深長。呂龜祥遷居壽州,并未能入籍,可能與任職期間發(fā)生的變故有關,也可能放不下對祖籍萊州的遙望。年過半百,仍趕考,可證其進取心和家國情懷。呂龜祥愿留在壽州,說明壽州必有可依之處。(孫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