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大洋彼岸,八區(qū)一小已故教師陳琪靜的孫子譚濤策劃了以奶奶名字命名的基金會,以此激勵八區(qū)一小的學生們

6月29日,八公山區(qū)第一小學隆重舉行了首次“陳琪靜獎學金”頒獎大會,此次獎學金的發(fā)起者是來自大洋彼岸、八公山區(qū)第一小學已故老師陳琪靜的孫子譚濤先生。在頒獎儀式上,譚濤先生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對八公山一小同學們的勉勵。
陳琪靜曾是淮南市八公山區(qū)第一小學的老師,在工作中,她不辭辛苦,任勞任怨,以高尚的師德,淵博的知識,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學生。陳琪靜老師曾多次被授予模范教師、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她在八公山一小工作了38年,于今年2月份去世。
譚濤在幼兒時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給譚濤包餃子,講《西游記》的故事。譚濤定居美國后,奶奶把中國小學六年的課本全帶到美國,一字一句地教他中文。奶奶也經常告訴譚濤,要相信自己,要滿懷信心。
正準備在哥倫比亞大學上研究生的譚濤說,大學時,他在學校多次獲得獎學金。記得有一次,拿到獎學金后,校方希望他們和獎學金設立者見面,譚濤和對方一見面首先就是向對方表示感謝,而對方卻直搖頭說,“你不要謝我,你應該謝你自己的努力,我只是看到了那時的我而已!弊T濤逐漸地了解到美國人對于基金的設立很普遍也很簡單,某個人去世后的遺產會捐給學校,家人也會以其名設基金去幫助別人。今年2月份,譚濤得知奶奶去世后,回到美國的他著手策劃以奶奶名字命名的基金會,以此鼓勵八區(qū)一小的學生們。
譚濤的舉動得到了家長及親屬的大力支持,他們紛紛出資投入,首次“陳琪靜獎學金”的頒發(fā)金額共計1000元人民幣,便是由基金孽生的利息支付的。此獎學金每年共10份,且永久性設立。根據基金會捐贈數額的變化,獎學金的數額也會相應調整。
在頒獎儀式上,譚濤對每個獲獎小學生都有著深深的希望。在頒獎之前,譚濤查閱了10位獲獎學生的資料,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譚濤給予了獨特的點評:“張宜路——努力學好中國文化,希望將來你會成為北京大學的教授。祁萌——當好班長,在美國,我們有個說法,每個小孩都可能當總統(tǒng)。我希望將來你會成為優(yōu)秀的國家領導人……”10個孩子,10個不同的希望,既突出了學生的優(yōu)點,也為學生增加了自信,譚濤精彩樸實地點評得到了全校師生的贊同。
四年級的張漪雯也是獲獎學生之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張漪雯說,拿到獎學金她很高興。譚濤叔叔給她的鼓勵是勤學苦練發(fā)揮舞蹈特長,希望有一天會看到她和中央芭蕾舞團同臺演出。張漪雯說:“有一天,我一定要把我的舞蹈帶到美國去,讓美國人看到中國人的風采!”
圖為譚濤及朋友白美伶和獲獎小學生的合影。
(記者 王玲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