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今年已是86歲高齡,卻像個老頑童似的有顆童真的心。他是位滿族人,而我們今天在舞臺上所看到的幾乎所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都是由他創(chuàng)作出來的。2009年8月4日,記者終于在少兒舞蹈藝術發(fā)展論壇上見到了這位中國蒙古族舞蹈的奠基人、新中國舞蹈事業(yè)開拓者之一的鶴發(fā)童顏、神采飛揚的中國文聯(lián)榮譽委員、中國舞協(xié)名譽主席、著名舞蹈藝術家——賈作光。
在少兒舞蹈藝術發(fā)展論壇上的致辭中,賈老先后兩次提到“美麗的淮南、淮南太美了”。他說:“為了少兒藝術事業(yè)的繁榮,我們在美麗的淮南相聚。淮南太美了,有山有水,山美水美人更美!碑斢浾邌栙Z老是第幾次來淮南時,他興奮地說:“第六次了。”
論壇上,空政文工團編導、中國兒童音樂協(xié)會副秘書長金英華說:“賈作光老師太愛孩子了,在上世紀80年代,人們對少兒舞蹈還不重視時,賈老師就全力支持我們。”賈老自己更是表示,參加少兒舞蹈論壇是因為自己不服老,他是來向孩子們學習的,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論壇上,賈老一再鼓勵發(fā)言者要用肢體語言去表達,為了鼓勵大家,說著他就即興手舞足蹈起來,現場氣氛頓時熱烈而活躍。
賈老在談到淮南少兒舞蹈時贊賞有加,他說:“好,許多好作品都是淮南的,像《樂呀樂嘟嘟》、《娃娃當自強》等!苯又f:“少兒舞蹈不能失掉純真、單純、生動性、節(jié)奏性,淮南少兒舞蹈作為典范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記者深刻地感受到,真正的舞者是用肢體、用整個身心的愛去表達一種真、善、美的情感。愿淮南為少兒藝術默默奉獻的人們都和賈老一樣擁有一顆童真的心。
鏈接
賈作光出生在沈陽的一個書香門第,1945年,他來到了北京,與一批北大、清華的進步學生一起,創(chuàng)作演出了《蘇武牧羊》、《國魂》、《少年旗手》等表現民族氣節(jié)的舞蹈作品。抗戰(zhàn)結束后,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賈作光到哈爾濱的魯迅藝術學校,拜見我國著名舞蹈大師吳曉邦。
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剛剛成立,24歲的賈作光在吳曉邦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這里,可以說,賈作光真正的舞蹈生涯就是從這里開始的。1949年,他自編自演的《雁舞》一舉成名,從而成為中國蒙古族舞蹈的奠基人。
圖:賈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即興而舞
(記者 張 芳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