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小伙用100枚“壽字”青花瓷碗底拼成百壽圖
說起青花瓷,那可是咱民族的國粹,在明清時期達(dá)到鼎盛,F(xiàn)如今,明清時期青花瓷價格不菲,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巴娌涣速F的咱玩便宜些的”,這不,淮南謝家集區(qū)孫廟鄉(xiāng)農(nóng)民黃健便想到了用青花瓷片拼成百壽圖,別具一番韻味。
黃健在孫廟街上有一處門面房做小生意,在這兒,黃健向記者展示了他用100枚帶有“壽”字青花碗底瓷片組成的一個大大的繁體“壽”字圖案。黃健介紹,這個繁體“壽”字圖案用的可都是明代中后期嘉靖到崇禎時期的瓷片,每一片青花瓷上都有一個壽字,每個壽字的寫法都不一樣,為了收集這些“壽”字青花碗底,他花了有2年時間。
黃健從小就對古玩感興趣,他收集了一部分古瓷片,古時候的壇壇罐罐也收了幾個。前年,一個朋友看到黃健有幾片明朝帶壽字的青花碗底,就對黃健說“你最好能收齊100個,那就是百‘壽’了!弊源耍S健就有了明確的目標(biāo)。人家講田里邊有古瓷片,他就跑到田里邊去撿,能夠撿到的不會有多少,他便從古玩市場買些,從朋友手上轉(zhuǎn)些,當(dāng)然,更多的是跑到江西景德鎮(zhèn)去淘的,那兒才是古青花瓷的原產(chǎn)地。
玩古瓷最怕的是假貨,為此,黃健加緊學(xué)習(xí)鑒別知識,不僅虛心請教,還專門買了些收藏品書刊看,在景德鎮(zhèn),黃健結(jié)識了一位搞陶瓷收藏的朋友,鑒別眼力迅速提高,黃健說,青花瓷鑒別是很專業(yè)的,要看它的青花花色,看它的造型,看它的文字書寫。青花碗底“壽”字寫法不一樣,說明不是景德鎮(zhèn)一個窯口出的,另外從字體也能分辨出它是什么時期的。
為了集齊100枚“壽”字古瓷片,黃健時常出門,一出去就是好多天,回來就是一袋、半袋的瓷片背回家。收集了不少古瓷片,也集了好些“壽”字青花碗底,但都是散亂地堆放在一起,沒什么條理。一次,黃健在市場上看到擺賣的貝殼畫、麥秸畫,他突然有了啟發(fā),“何不把這些古瓷片鑲拼起來呢,既便于擺放,又形成一種新的藝術(shù)形式。
2008年的奧運(yùn)會會徽給黃健留下了深刻印象,像一個人的“京”字中國印簡潔大氣,同時,“京”字又巧妙地演化為“文”字。黃健便用自己收藏的青花瓷片擺放出這個形狀,并進(jìn)行鑲拼加工,最先完成了青花瓷組成的奧運(yùn)會徽圖案。
之后,黃健便開始著手制作“百壽圖”,“百壽圖”畫幅比“文”字奧運(yùn)會徽大,還要用整整100枚“壽”字青花瓷,制作難度自然大些,但沉醉其中,黃健樂此不疲,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反復(fù)琢磨、反復(fù)試驗(yàn),黃健終于把這個“百壽圖”完成了。從收集瓷片到完成作品,黃健花了整整2年時間。
(記者 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