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一年過去了,又一個年關到來了。
舊社會,窮苦人家一到快過年時,催租的、要賬的便找上門來,好不難過。正因為過年如同過關,老百姓才稱為“年關”。如今,人們條件好了,吃穿不是問題,生活已不再是什么“關”。不過,現實之中,年關之感仍有,過年關同樣存在,只不過是形式和內容發(fā)生了變化。
到了年關,人們辛苦了一年。同學、朋友、戰(zhàn)友、親戚多日不見,便會趁年關時聚聚餐、吃吃飯。于是“清蒸鱸魚”的骨架還沒有露出來、水煮河蝦還剩半盤、“蟹黃豆腐”只動了幾筷子……這些剩菜便會被倒進了泔水桶,盛宴變“剩宴”,“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因此,對全社會來說,有個過“節(jié)約關”的問題。對此,我們每個人都應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習慣,并把勤儉節(jié)約變成自覺行動。
年關之時,有些人為了溝通與領導的關系,或求助于領導辦事,或希望得到領導的關照,便趁年關,給領導送禮;一些平時不便疏通的關系,到了年關這個特殊的時間,便有了“密切”的理由;一些平時不便表達的“意思”,堂而皇之地送上宅第。起初,只是送些土特產;后來,送名煙名酒;再后來,直截了當地送現金、存折,致使一些領導干部“下水”。因此,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年關存在過“廉關”的問題。對此,領導干部要自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時刻刻警鐘長鳴,做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每到年關,一些煙花爆竹生產地爆炸聲不斷、火災時有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數和死亡人數增加、假冒偽劣食品增加……年關的“安全關”讓人揪心。對此,要有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精神,依法加大監(jiān)管力度,堅決消除事故隱患。同時加強安全教育,切實增強人們的安全意識。愿大家都能在年關把安全這根弦繃得更緊,切實過好年關“安全關”。
年關,辛勤勞作一年的民工即將暫時告別異鄉(xiāng)打工生涯,回到故鄉(xiāng)與家人團圓過年?墒,工錢能否準時、足額拿到成了民工的一個“關”。本來干活給錢,天經地義。可有的民工辛辛苦苦給人干活最后就是拿不到工錢。為了能討到工錢,每到年關,民工用爬塔吊、跳樓等方式上演的討債畫面成為一些地方的一道“景觀”。對此,要采取有效措施,讓民工拿到應得的辛苦錢,切實維護民工的合法權益,讓民工流汗不流淚,讓忙碌一年的民工享受到收獲的喜悅。
年關是人們對春節(jié)、對來年充滿美好向往和期待的時刻。同時,也是各種社會矛盾凸顯,各種“關”集中要過的時候。對此,我們要認真面對,妥善過好“年關”。尤其不要作繭自縛,自設“年關”,切實讓春節(jié)過得文明、廉潔、安全、歡樂、和諧。
(高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