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播公益夢想將志愿行動變成“志愿的心”
哪里需要 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孫以僑從8年前一個人堅持公益并加入志愿服務,到3年前組織一支30人的小團隊,再到目前數(shù)百人的志愿服務隊,每月組織一次志愿服務活動,幫助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困難家庭、單親家庭等,累計幫助近2萬人,開展活動總時長達1028小時。
近日,經(jīng)市志愿服務評審會評選,孫以僑志愿服務隊榮獲2017年一季度淮南市志愿服務優(yōu)秀典型組織稱號。
修橋鋪路、架線裝燈、捐資助學……孫以僑8年堅持做公益,個人累計出資超過450萬元,造福鄉(xiāng)梓四鄰。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會出現(xiàn)他的身影。他成立“孫以僑教育助學基金”,每年對毛集實驗區(qū)考上大學的孩子給予鼓勵,同時資助品學兼優(yōu)的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他成立“孫以僑志愿者服務隊”,吸納志同道合的朋友、同事30人,一起為這個社會貢獻力量。在他的感染下,當?shù)仄髽I(yè)家和社會各界人士投身公益事業(yè)。
修路架燈 敬老擁軍 造福鄉(xiāng)梓四鄰
2010年,孫以僑住在安居巷,巷內(nèi)道路和下水道年久失修,給人們帶來不便。他和愛人商量把安居巷路、下水道和路燈修好,他從積蓄中拿出20萬元,聘請技術員現(xiàn)場勘驗,幫助聯(lián)系大型挖掘機、運輸車、施工隊。每天,他與施工人員在一起干活,修好路又裝路燈,方便群眾出行,解決了居民出行難題。
他雖離開家鄉(xiāng)多年,但時常關心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和建設。他義務出資56萬元為社區(qū)修建3條進村路;義務出資28萬元為老街修建2條道路。當?shù)弥亦l(xiāng)開展美好鄉(xiāng)村建設時,他個人出資50萬元,在實驗小學、實驗中學、香港街、沿河路等8條街巷架設電纜6900米,安裝路燈220盞。晨曦中、夜幕下,一盞盞路燈就像一個個明亮的啟明星,照亮大家前行的路。無論是早起上學、放學歸家的孩子,無論是早起忙碌、夜歸心切的鄉(xiāng)親,大家踩著灑滿光明的路面,走向溫暖的彼岸。為了讓燈一直亮下去,他每年為此花費的電費和維修費就有13萬。路燈的使用壽命只有5年,他說,等達到使用年限,他會再把路燈換一遍。
“雙擁”是淮南人的良好傳統(tǒng),孫以僑連續(xù)5年出資慰問毛集實驗區(qū)消防官兵,給子弟兵們送去家鄉(xiāng)的問候。做好事,孫以僑覺得很快樂,也很值得,他做的好事不勝枚舉。為美化家園,清潔街道,他投入45萬元為社區(qū)修建便民環(huán)保垃圾池50個;為尊老敬老,他花費21萬元為毛集社區(qū)60歲以上老人購買醫(yī)保;他投入20萬元為毛集鎮(zhèn)敬老院的老人們送去40臺空調(diào),讓老人安享晚年;他連續(xù)6年春節(jié)為敬老院老人送去新年慰問品;連續(xù)5年春節(jié)置辦年貨,慰問社區(qū)的貧困家庭……
志愿服務 扶貧濟困 撒播公益夢想
為了帶動更多人一起做公益,2014年,孫以僑成立了“孫以僑志愿者服務隊”,吸納志同道合的朋友、同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從當初的30人志愿服務隊發(fā)展到如今,已有數(shù)百人,大家一起貢獻力量,獻愛心。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的隊伍中。外鄉(xiāng)毛集人宋全良在他的感染下,加入到志愿服務隊伍中,他回鄉(xiāng)做公益,為家鄉(xiāng)的學校、敬老院捐款,還有張東、朱長航、梁海旺等當?shù)仄髽I(yè)家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投身公益事業(yè)。
“給,永遠比拿快樂!”當我們很多人還在回味這句話的含義時,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卻已經(jīng)在享受“給”的快樂了。如果說孫以僑志愿服務隊能給我們什么啟示,或許有這么幾點:干事業(yè)要認準目標,持之以恒;物質(zhì)生活要適度;要感恩生活,幫助他人滿腔熱忱,盡己所能,不求回報。真正的志愿精神,更應該體現(xiàn)在小型的、具體的活動之中。孫以僑說:“歸根到底,我們是要把志愿服務的行動,逐步演變?yōu)橹驹阜⻊盏男!?
他們愛心遍灑、腳步匆匆,成為淮南志愿服務隊伍一面鮮明的旗幟,帶動了更多的“好人”,匯聚了更多愛的力量。
圖一:孫以僑(中)看望為老中心的老人
圖二:孫以僑志愿服務隊志愿者
圖三:志愿者在清除路邊垃圾
(記者 羅靜 焦孝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