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5日是我生命中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支部大會批準我成為一名預備黨員。那一年,我20歲。今年我30歲,入黨10年。
剛上大學時,想改變自己膽小怯懦的性格,為大家服務,成為一個全新的自己,于是我競選了團支部書記一職,并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被認定為入黨積極分子時,我的心情既激動又感恩。之后我參加了培訓以及黨支部的各項活動,2010年成為一名正式黨員,面對鮮紅的黨旗,莊嚴地向黨宣誓,激動之情難以言表。
剛入校時,我認為只要做好自己,做一個熱愛學習,明禮誠信,自律自重的人就是向黨組織靠攏。對于那些聽到的共產黨人的故事,江姐為革命事業(yè)舍身取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心存感恩,吃水不忘挖井人……說實話,當時只是覺得這些事跡很感人,可實際都離我太遙遠。我是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年青人,只在電影電視上看到過戰(zhàn)爭,出門有汽車火車飛機,更是沒有體會過吃不飽穿不暖的滋味。有時會困惑,在性命不保、饑寒交迫的情況下,他們怎能如此勇敢、如此堅決?又是什么樣的信念可以支撐他們翻越終年積雪的高山,跨過波濤洶涌的江河,穿過沼澤遍布的草地,吃草根、啃樹皮,還要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時刻準備著獻出自己的生命。記得2017年去到瑞金,在那里了解了陳發(fā)姑真情守望當年參加長征紅軍丈夫七十五年,楊榮顯一家八子參軍,前仆后繼、壯烈犧牲的事跡,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紅軍家屬的一個縮影。我才明白今天我們此刻擁有的一切,就是他們和戰(zhàn)士們前赴后繼、渴望抵達的遠方啊。他們的初心和使命是最好的答案。
曾經,我為自己能率先入黨而倍感自豪。然而當自豪和驕傲褪去,更多的是一份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尤其是大學畢業(yè)時,我選擇成為一名選調生,選擇從基層做起,這份職業(yè)讓我無比珍惜。時光荏苒,如今我有幸能夠在組織部工作,在這里的短短幾年時間里,我拾起因為工作繁忙而很久未碰的紙質書籍,我明白了黨性修養(yǎng)和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工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必須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每當遇到困難、覺得困惑的時候,我向領導同事傾訴,他們總能及時給我指引,讓我不斷成長。
工作以來,身邊無數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對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過深刻的影響。如跪守三尺講臺,潛心教書育人的“最美教師”李元芳;三十余載忘我工作,一腔熱忱敬業(yè)奉獻的陳道玉;用生命詮釋初心和使命的黃文秀……他們的事跡都讓我對共產黨員和共產黨有了不同的理解,那就是每個共產黨員都可以做到——平凡的堅守。這些優(yōu)秀共產黨員就是我學習的標桿,他們將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把簡單的工作做得不簡單,用自己的雙手,在平凡的崗位上為黨和國家做出了貢獻。正像雷鋒同志說過:“一個人的作用對于革命事業(yè)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螺絲釘,螺絲釘雖小,其作用不可估量。螺絲釘要經常保養(yǎng)和清洗,才不會生銹。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币坏嗡苡吵鎏柕墓廨x,我要以他們?yōu)殓R,身體力行做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用扎扎實實的行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