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20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成功捐獻
10月31日上午陶正薄成功捐獻了造血干細胞,成為我省第20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當日下午,淮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安徽省紅十字會就此事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我省造血干細胞捐獻情況。
據(jù)介紹,我省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于2004年5月正式啟動。目前,全省共有49595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入庫志愿者,實現(xiàn)捐獻200例。近年來,我省捐獻量逐年遞增,增幅和增速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目前,全國共有入庫志愿者266萬,實現(xiàn)捐獻9000余例,成功捐獻率是33.85/萬,我省成功捐獻率達到40/萬,超過全國平均水平6個點。其中,2018年實現(xiàn)捐獻31例,年度庫容使用率及增幅均位居全國第三。2019年截至今天,共實現(xiàn)捐獻51例,年度庫容使用率已超過10/萬,位居全國第二,年度捐獻量和出庫率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
好少年為捐獻早有準備
2015年11月的一個周末,淮南師范學院的紅十字志愿者照例舉行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采樣活動。一位18歲的學生,看到獻血車,沒有聽人介紹相關(guān)知識,就徑直走了上去要獻血、采樣,這讓負責宣傳動員的志愿者很吃驚。
造血干細胞捐獻一般人很少了解,也很少關(guān)注,一個剛?cè)雽W的大一新生怎么如此淡定呢?
原來這位學生叫陶正薄,就讀于2015級電子工程學院,他的這種行為與他的切身經(jīng)歷和勤學好問的習慣是分不開的。在他上五年級時,他家一位年輕力壯的親戚得了白血病沒有治好走了,留下了一家老小。此后同班一名好同學的妹妹也得了白血病,那時獨自生活的小正薄還把父母給的生活費拿出來200元捐給了同學的妹妹,可小妹妹也還是走了。后來,一次偶然,他從電視里了解到有人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了一個白血病人,就十分好奇,什么是捐獻造血干細胞?為什么能救人?……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他上網(wǎng)一搜,了解了許多資料,找到了答案。上高中時生物課里又出現(xiàn)了造血干細胞,他再次對造血干細胞有了更深的了解,總是思索著自己能做些什么。
淮南師范學院每年招新后,都會開展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采集活動,于是,陶正薄了卻了他心底萌生許久的心愿。
時隔幾年,2019年7月陶正薄接到了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他的血樣與重慶一名剛滿周歲血液病患兒匹配成功,他更多的是驚喜。隨后,他積極配合,做好高分辨采樣配型,歷經(jīng)三次體檢,終于通過。
開明好父母身教勝于言傳
對于捐獻者來說,最難過的就是家庭關(guān),尤其是一些父母因不了解捐獻知識,擔心、疑慮甚至堅決反對。
做事縝密的陶正薄此前并沒有告訴家長,而是等到快要捐獻了,他才把這事告訴父母,一是他了解父母,覺得他們會支持自己的選擇;二是他打算如果父母反對,他就先悄悄完成捐獻。
正如陶正薄所料,他的父母得知消息后,就一句話:“這是救人一命的好事,只要自己平安,按照自己的主意辦,我們支持你!碑敾茨鲜屑t十字會工作人員給陶正薄的爸爸打去電話,本想多說點捐獻的情況和請他們放心以及感謝的話,并希望他們能來陪伴兒子捐獻時,沒想到豪爽直率的陶爸爸只淡定地表達一個意思:“沒啥,他自己的事自己辦,我們忙得走不開,沒啥不放心的,他從小就養(yǎng)成習慣了;也用不著謝,能辦的好事怎么不做呢!
陶正薄的父母很早就出去打拼,那時打工子弟在外就學沒有學籍,正薄快要讀初中了必須回原籍就讀,于是他回到了故鄉(xiāng)霍邱。那幾年,他跟在父母身邊生活,父母的一言一行,小正薄都看在了眼里。陶正薄現(xiàn)在還記得,那時父母生活艱難,卻不忘去獻血,家鄉(xiāng)親朋好友遇到什么困難,父母總是熱心幫忙,回到家鄉(xiāng)更是經(jīng)常聽鄉(xiāng)鄰們贊揚著父母的為人!鞍职蛛m然不喜歡多說,但在老家很有威望,也算是個人物。”陶正薄很是為爸爸自豪。正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陶正薄的成長,造就了他熱心善良、樂觀開朗、勤奮節(jié)儉、獨立能力強、遇事有主見的性格。
人人愛人人夸的“全能暖男”
“老師喜愛的好學生,同學喜愛的好同學,家長喜愛的好孩子,女朋友喜歡的好對象,大家喜歡的好志愿者,他就是人見人愛的全能暖男……”提起陶正薄,他的同學們可是又愛又羨慕。
陶正薄從小就求知欲強、愛動腦、熱心腸,到了大學,他更是如魚得水,經(jīng)常把學的專業(yè)知識和生活充分結(jié)合,不僅小臺燈、彩燈、插座等等許多小東西都是自己動手做的,還制作了特斯拉電環(huán)、編程流水燈等一些很有難度的東西,更是經(jīng)常幫同學組裝、維修電腦、手機,更換安裝操作系統(tǒng)……
大一剛?cè)雽W,他還自告奮勇地擔起寢室長及班委,有了他,班里的活動規(guī)劃得有條有理,一條條建議有理有據(jù);學校的各項比賽他積極參加,并捧回了電子設(shè)計大賽一等獎;獻血他首當其沖,除雪救樹他帶頭干得熱火朝天,敬老院慰問的節(jié)目他編排得豐富多彩……平日里善解人意的正薄熱情開朗,善于溝通,容易相處,同學遇到什么問題都喜歡找他,且他出的“小點子”還挺管用。目前,他還在自學心理學,并準備當成他考研的方向和今后從業(yè)的目標,這讓人很是不解,陶正薄卻說,電子產(chǎn)品壞了維修還能用,還不會有什么太大影響,但一個人的心靈損壞了再去修補就遲了。我今后就是想從事社會工作,去矯正某些人,拯救一個人的靈魂和生命很有意義。輔導員何老師談及他,更是贊不絕口:“他做任何事情都深思熟慮,并用心做到極致!”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陶正薄對自己的要求。 “其實我是放養(yǎng)的孩子,好多東西是自己摸索的,也不知道對錯,但我覺得最關(guān)鍵的是,在這個多元化的紛繁時代,作為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不能迷失方向和價值觀,必須要有一身正氣。爺爺本來給我取的名字是振博,就是希望我充滿正氣,博學多識,振興中華。雖然后來別人把我名字寫錯了,但不能辜負他們的希望。”
對于這次捐獻造血干細胞,陶正薄覺得很自然,沒什么特別,對于自己能做到的為何不為?
只是,當聽說患者是個一歲多的孩子時,他掩飾不住喜悅地說:“我媽去年給我生了個小妹妹,今年我又撿個小弟弟,真是完美!” 為了給這未謀面的小弟弟準備一份特別的禮物,滿腹經(jīng)綸的陶正薄在醫(yī)院打動員劑期間花了3天時間寫好了一封信,他說,希望能把所有想表達的都寫上,待孩子長大了看到這封信對其有幫助和啟發(fā)。(記者 李嚴)
圖片由市紅十字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