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里,他獲得過多項榮譽稱號 ;退役后,他用滿腔熱血服務鄉(xiāng)鄰 他就是2019年第三季度“淮南好人”陳旭
軍營里,他是優(yōu)秀士兵、“四會”教導員,憑借著吃苦耐勞和刻苦鉆研的精神成為部隊里的專業(yè)能手,還參加過汶川抗震救災等數(shù)次救災搶險工作,獲得過多項榮譽稱號。退役后,他扎根家鄉(xiāng),用滿腔熱血服務鄉(xiāng)里,是村民眼中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的帥小伙,也是他人心中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熱心人。他就是2019年第三季度“淮南好人”陳旭。
近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八公山區(qū)八公山鎮(zhèn)淮濱村見到了這個憨厚的小伙子。2006年,剛滿18歲的他應征入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zhàn)士。進入軍營后,因訓練中表現(xiàn)突出,他年年榮獲“優(yōu)秀士兵”稱號,后來又因專業(yè)技能過硬,獲得“全軍優(yōu)秀士兵人才獎”、優(yōu)秀“四會”教導員等榮譽。2008年,他所在的部隊參加了汶川抗震救災,在災區(qū)整整忙碌了103天,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榮譽稱號。
2014年,陳旭退役回鄉(xiāng),成為了淮濱村民兵營長。雖然脫離了“兵哥哥”的身份,可陳旭仍然保持著軍人的優(yōu)良作風,工作認真負責,凡事親力親為、古道熱腸,年輕民兵都以他為表率,村里的大爺大媽更是把他當成知心人,有什么事都喜歡找他。
提起此次入選“淮南好人”,陳旭稱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只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那是2019年9月的一天下午,到田家庵區(qū)辦事的他途經國慶中路時,撿到一位騎電瓶車女士的挎包。因當時未追趕上失主,他只好把挎包帶回了單位。到單位后,他才發(fā)現(xiàn)包內有兩部蘋果手機、一個錢包和工作資料等貴重物品,錢包里還有四百多元現(xiàn)金、失主的身份證、銀行卡和社?ā?吹竭@些東西,陳旭第一反應就是失主肯定很著急?墒鞘謾C有密碼鎖,他根本沒辦法聯(lián)系到失主。正當其一籌莫展時,手機響起,原來是失主打來的。雙方聯(lián)系上后,陳旭把挎包完好無損地交到鎮(zhèn)組宣科等候失主前來認領,自己就忙碌其他事情去了。當失主打來感謝電話時,他也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沒事,應該的!”
陳旭這種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品質不僅令失主孫女士感動,也讓知道此事的人深受觸動。八區(qū)退役軍人事務局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部門負責人這樣評價他,“陳旭真真正正讓我感受到什么叫踐行雷鋒精神!
采訪中,陳旭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八年的從軍經歷是他這一生最寶貴的財富,不僅使他擁有了健康的體魄和生存技能,還教會了他做人的品性,懂得知足常樂,學會堅強面對困境。“我曾經是個兵,骨子里就永遠流淌著軍人的血,這是我一生的驕傲!”
圖為陳旭向村民們宣傳“掃黑除惡”和“雙提升”。(記者 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