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法律援助全力打造農民工“維權通道”
我市積極發(fā)揮法律援助職能優(yōu)勢,為農民工等群體提供法律咨詢、訴訟代理等法律援助服務,有力地維護農民工等群體的合法權益。2020年全市共辦理涉及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359件,其中追索勞動報酬1139件,其他220件,為1359名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挽回經濟損失2000余萬元。
開辟綠色通道。對“民工討薪、工傷賠償”,免于提交經濟困難證明材料,對農民工群體部分申請材料不齊全或即將超過訴訟時效等情形的案件,實行“容缺受理”,先行立案,確!皯M援”。進一步規(guī)范法律援助受理條件,明確農民工申請討薪、工傷賠償?shù)确稍马椀霓k理依據、申請材料清單和辦理時限,一次性告知需要補充的材料明細,提高受理效率,實行優(yōu)先接待、優(yōu)先審查、優(yōu)先辦理的“三優(yōu)先”服務。切實做好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和“安徽法網”網上留言咨詢解答,綜合運用咨詢、代書、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完善農民工勞動糾紛解決機制,為農民工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
完善援助網絡。全市建立市、縣、鎮(zhèn)、村四級法律援助服務實體平臺,在市法院、檢察院、婦聯(lián)等部門和司法所設立203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村(居)設立1083個法律援助聯(lián)絡點,安排專人及時受理轉交法律援助咨詢,定期組織村(社區(qū))法律顧問“坐診”接受法律咨詢。各司法所積極運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點)、“安徽法網”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12348”法律服務熱線三大平臺開展服務,借助“村里”APP、“淮南司法”“淮南普法”微信公眾號等開展“互聯(lián)網+”法律援助,引導和幫助農民工在三大平臺及時獲得法律幫助,努力實現(xiàn)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
強化銜接協(xié)作。結合工作實際,加強法律援助與人民調解、公證、司法鑒定等相關業(yè)務的公共法律服務整合;以法律援助工作站為紐帶,發(fā)揮調解工作的專業(yè)優(yōu)勢,推動法律援助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效銜接;加強法援案件的質量監(jiān)督,定期開展案件回訪、案件抽查和業(yè)務培訓;密切聯(lián)合淮南市農民工維權中心、信訪、工會等相關部門,完善調查取證、信息互通、工作會商等協(xié)調機制,加大協(xié)商力度,對于案件較簡單、事實清楚的案件,盡量采用調解、和解等非訴訟法律援助方式結案,降低維權成本,提高維權效率,爭取在最短時間、用最便捷方式解決法律糾紛、實現(xiàn)合理訴求,盡可能降低農民工討薪維權成本。以爭創(chuàng)“高品質”服務為突破口,簡化審查手續(xù),減少法律援助申請審批環(huán)節(jié),辦理時間高效快捷,讓受援農民工“立等可取”,實現(xiàn)援助案件受理、指派、承辦“無縫對接”,群眾辦事更便捷。(記者 賈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