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jié),氣溫回暖。南遷的鳥兒已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思念,做好了北歸的準備。蔡城塘的天鵝種群也不例外,經(jīng)過一冬的養(yǎng)精蓄銳,它們躍躍欲試。時而騰空而起,時而貼湖低飛,時而交頸吟唱,時而嬉戲高歌……此刻,它們既想飛回北方家鄉(xiāng);又不忍離開這片水美天藍、食物鏈豐盛的寶地。它們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關(guān)注、呵護它們的行列。
蔡城塘位于淮南市東南郊的大通區(qū)孔店鄉(xiāng)境內(nèi),塘寬500米至800米之間,長約5.5公里。《光緒壽州志》以及新編的《長豐縣志》均見對蔡城塘的描述,稱其是皖北地區(qū)著名的古水利工程之一。據(jù)清光緒十六年《壽州志》載:“蔡城塘水利次于芍陂……西靠高崗,東、南、北三面筑埂,設(shè)陡門十三座,灌田二百余頃。北引黃閭、舜耕諸山以及平坡漫洼之水五派,從姚皋、馬廠向南匯于溝,委宛十三里,由孔家店東過橋入塘。溝旁有減水石閘、滾水壩各一座,遇水異漲則泄至北爐橋入河歸淮!
歷史上蔡城塘有過幾次修整和治理。“乾隆四年,知州范從徹詳請帑銀三千六百兩有余,修理大閘一座,減水閘一座,河口閘一座,陡門三座,挑進水沙河十余里。乾隆十四、五年,山水大漲,塘水盈溢,塘西田浸沒。命有田之家同力筑埂。乾隆三十一年,知府席芑親詣塘所,督令環(huán)塘使水人戶協(xié)力重修……光緒七年,鳳穎道任蘭生撥款重修,知府陸顯勛諭張玉和、洪斐然為塘長,月余工竣,用制錢六百八十一千四十三文!
蔡城塘,因歷史久遠而美麗。
解放后,人民政府開始大規(guī)模的整修蔡城塘,比較大的有四次。經(jīng)修葺完善,蔡城塘建有斗門16座,節(jié)制閘、進水閘、溢洪道、排水堰各1座,引水渠1條,流域面積86.3平方公里,總庫容492萬立方米。灌溉孔店、馬廠兩個鄉(xiāng)20個村計74300畝農(nóng)田。該塘水源,平時積平坡沖洼途徑流入塘內(nèi)外,主要引舜耕山南麓沙河之水。遇降雨量不足時,則從孔店一級電灌站提高塘湖水補充水量。如今,蔡城塘在防洪、蓄水、灌溉和水產(chǎn)品種、養(yǎng)殖方面均發(fā)揮顯著作用。
蔡城塘,因澤潤百姓而美麗。
盛夏時節(jié),蔡城塘南段,荷葉連片,花開滿湖,蓮蓬搖曳;那花兒粉如霞、白似雪,在深綠色荷葉襯托之下,儀態(tài)萬千,美景如畫。時光移動間,輝映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大約五、六年前的仲秋,幾十只天鵝在南飛遷徙途中,被身下一片狹長、淡藍色的水面所吸引;初細觀,波光瀲滟,水草豐盛。遂下降高度,作盤旋狀飛翔。至太陽西斜,滿塘的金黃隨微風蕩漾,蘆叢荻花搖曳,仿佛傳遞著熱情的迎候!天鵝不再猶豫,緩緩降臨,劃過一道流動的光;潔白的身影羽翼輕扇,降至水面,濺起朵朵歡快的浪花……其后,每年的深秋初冬,天鵝都會準時飛過來,且越來越多。家園般地在這里棲息、覓食、嬉戲、補充能量,至來年開春北上!
蔡城塘,因天鵝的光臨而美麗!
淮南市地處淮河沿岸,湖泊濕地、平原丘陵等地形地貌多樣,有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品類。據(jù)淮南市愛鳥協(xié)會觀察記錄,去冬今春,在蔡城塘越冬的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天鵝就有580多只,白琵鷺80多只。尤為驚喜的是,國家一級保護的鳥類東方白鸛、白頭鶴,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卷羽鵜鶘也曾短暫停留,將蔡城塘作為遷徙途中落腳休息地。蔡城塘里的夏候鳥有水雉、須浮鷗、池鷺、灰頭麥雞。一年四季蔡城塘里的留鳥有小白鷺、斑嘴鴨、野鴨、黑水雞等各種野生鳥類。蔡城塘,現(xiàn)已成為淮南市鳥類品種最豐富的候鳥天堂,也是安徽省內(nèi)著名的觀鳥圣地。
蔡城塘,因鳥兒歡暢而美麗。(陳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