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次購票、耗時260天、輾轉(zhuǎn)9949公里……淮南師范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女大學生潘正媛捐髓救父,反哺之情感人至深,獲評2024年第二季度孝老愛親類“淮南好人”,并被我市推薦為2024年四季度“安徽好人”候選人。
2023年6月,潘正媛父親突感身體不適,進入當?shù)蒯t(yī)院檢查后,醫(yī)生建議立即前往大城市醫(yī)院進行更加全面、專業(yè)的檢查。母親緊急打來電話后,正在準備期末考試以及備考研究生考試的潘正媛立即返回家中,意識到父親的病情遠比想象中嚴重,她當機立斷,和姐姐帶著父親立刻前往南京市檢查,隨后父親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
父親在南京住院期間,潘正媛一邊陪伴父親積極治療,一邊準備考試,不斷在學校與醫(yī)院之間來回奔走。然而,父親身體狀況急轉(zhuǎn)直下,醫(yī)生遺憾地表示病情嚴重,治愈的可能性小于20%,勸說潘正媛一家考慮放棄。但潘正媛和姐姐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父親,她們堅定地選擇為父親繼續(xù)治療,將父親轉(zhuǎn)送至蘇州的醫(yī)院治療。
父親的病情刻不容緩,短期內(nèi)卻找不到合適的骨髓配型,主治醫(yī)生給出了用子女半相合骨髓配型來嘗試治療的方案,但是由于半相合配型的排異概率較大,治愈的概率比較小。
“我比姐姐年輕,恢復能力更強,如果我適合,那我去!”雖然治愈概率小,但潘正媛堅決地表示要為父親捐獻骨髓?墒,就在前期身體檢查的時候,她被查出體內(nèi)長了腫瘤,醫(yī)生建議盡快手術(shù)切除,防止癌變。隨即,潘正媛接受了手術(shù),手術(shù)一切順利,腫瘤成功切除。
家人考慮到潘正媛正在考研又剛剛做過手術(shù),擔心傷害了她的身體。但是,她沒有絲毫動搖為父親捐獻干細胞的念頭。她一邊學習備考,一邊注意鍛煉身體以及科學飲食。為使身體各項指標能盡快達到移植標準,她服用了很多藥物,隨之而來的是嘔吐、難受,但她沒有猶豫和退縮,一想到父親,她就有了無盡的力量與勇氣。
經(jīng)過一段時間休養(yǎng),潘正媛的身體指標達到了移植標準。今年1月17日起,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接連兩天、長達十多個小時的干細胞采集后,她最終為父親完成了骨髓捐獻。手術(shù)很成功,父親的身體出現(xiàn)了明顯的好轉(zhuǎn),病情也逐漸穩(wěn)定了下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潘正媛的付出換來了上天的眷顧,經(jīng)3個多月的恢復治療,5月1日,父親終于達到了出院條件,一家人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整個家庭也重新燃起希望。
(記者 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