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區(qū)法律援助工作紀實
今年3月份,八公山區(qū)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來了5名農民工兄弟,他們充滿感激地將“真心幫困暖人心、安居感恩律師情”的錦旗送到法援中心律師手中。誠摯的謝意,鮮紅的錦旗,是對該區(qū)法律援助工作的肯定。
原來這5位農民2013年在八公山區(qū)建北項目部工地工作了一年多,對方卻一直未給付工資,僅給他們分別打了欠條,并約定了賠償金。但是直到2016年2月,他們都沒有拿到應得的勞動報酬。無奈之下,他們來到八公山區(qū)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區(qū)法援中心及時受理了他們的申請,并與區(qū)法院溝通聯系,為他們開辟快速訴訟通道;同時,經多方努力,終于聯系到打欠條的兩位施工負責人,通過溝通,兩人同意與農民工協商解決此事。
3月7日上午,在八公山區(qū)法院,兩位施工負責人同意按照欠條上約定的內容給付五位農民工工資62000元及賠償金35960元,并約定了給付期限!皟H2015年以來,我們已為60余名農民工提供了法律幫助。”采訪中,八公山區(qū)司法局負責同志介紹說。
以改善民生、直接服務困難群眾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八公山區(qū)著力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質量,使群眾享受平等的法律保護,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近3年來,該區(qū)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700多件,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200余萬元,較好地維護了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
情系民生 為貧弱者維權撐腰
面對法律援助,有人質疑:不收錢辦事,質量靠得住嗎?八公山區(qū)法律援助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了回答。
該區(qū)積極拓寬法律援助申請渠道,采取多項便民服務措施,為弱勢群體提供暢通、快捷的法律援助維權綠色通道。對困難群眾發(fā)放“法律援助愛心卡”,把弱勢群體可能涉及到的如婚姻家庭、勞動爭議、人身損害等常見糾紛印制成系列“法律援助須知”等宣傳手冊,分發(fā)給廣大群眾。對農民工開辟了維權服務的“農民工綠色通道”,免除貧困審查,不需要開貧困證明,只要提供相關的身份證明,即可直接進入援助程序。
該區(qū)還對部分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和老年人實行“預約服務”和“上門服務”。該區(qū)居民穆某因交通事故導致重傷,半身不遂,區(qū)法援中心律師就上門對其進行服務,并聯系法院上門立案,為其辦理了司法鑒定援助和訴訟費減免申請,為申請人節(jié)省了鑒定費和訴訟費,依法維護了穆某的合法權益。2006年以來,該區(qū)法援中心已為老年人、低保戶、殘疾人上門開展法律援助服務30余次,有力維護了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創(chuàng)新機制 服務大局維護穩(wěn)定
為了提升法律援助工作的保障能力,八公山區(qū)建立健全了各級服務網絡,完善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機制建設。截至目前,區(qū)法律援助中心已在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五個,在43個村、社區(qū)建立了法律援助聯絡點并確定具體聯系員,形成了區(qū)、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三位一體”的工作網絡。并組織了66人參加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隊伍,彌補了專職隊伍的不足,形成了以法律援助中心為主導、法律服務隊伍為主體、社會志愿者為補充的服務和工作機制,使法律援助真正延伸到基層。與此同時,該區(qū)結合實際,制定完善了如《便民十條》、《接待登記制度》、《首問首辦責任制度》、《案件受理審查制度》等10多項內部管理制度,建立法律援助績效考核機制等,不斷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效率和案件辦理的質量。
(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