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很多扶貧干部都擁有一份彌足珍貴的“財物”:四雙鞋子。分別是:膠鞋、球鞋、皮鞋、布鞋。這四雙鞋子,是扶貧干部們工作狀態(tài)的寫實,映照出廣大駐村扶貧干部義無反顧投身脫貧攻堅戰(zhàn)的精神境界和熾熱情懷。
膠鞋,下雨時穿。貧困農村雖然有了村村通水泥路,但很多自然村之間尚且沒有修建水泥路,大多數村子里的路也還是以泥土路為主。下雨時,道路泥濘。這時,扶貧隊員出門開展工作,進戶噓寒問暖,涉溝渠、趟泥水、踏泥濘,膠鞋派上了大用場。“膠鞋還有另外一種特殊功能。夏天雨夜出門,經常會毫不知覺地踩到蛤蟆、青蛙和蛇。穿著膠鞋,感覺沒有那么心驚肉跳!”一位女扶貧干部對膠鞋的作用,有獨特的體味和見解。膠鞋,成為扶貧干部們的鐘愛。
球鞋,日常開展工作時穿。扶貧工作隊自從進村那天起,他們就肩負起繁重的扶貧開發(fā)、脫貧攻堅任務,同時也意味著他們還將成為村里的一員。扶貧干部們,首先要做到“三入”、吃透“三情”!叭搿保瓷砣、心入、融入。扶貧干部,人住進了村里,心也要留在村里、放在村里,擺正自己的位置、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厘清脫貧工作思路、拿出脫貧攻堅措施,全身心融入群眾,才能為開展脫貧攻堅打牢基礎!叭椤,即村情、社情、民情。掌握村里的基本情況,摸清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基數,熟悉當地風俗人情,這樣才好開展工作。這些繁重的工作任務,需要扶貧干部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干。球鞋結實耐用,很適合農村路況,因此深受脫貧干部的喜愛。球鞋,成為扶貧干部們的標配。
皮鞋,進城匯報工作時穿。到市里、縣里開會或者匯報工作,是脫貧工作隊員們一項十分重要工作。這個時候,皮鞋就派上了用途。進入會場或者向上級部門、檢查組匯報工作時,衣著干凈整潔,搭配得體大方,談吐清晰有序,既顯示出精氣神,也是對別人的一份尊重,更能彰顯出扶貧干部的體面和朝氣。畢竟,駐村開展脫貧攻堅絕不是“苦情戲”。
布鞋,晚上加班時穿。結束一天忙碌,進入夜晚,除了開會和會商工作外,大部分時間都要用來整理臺帳、匯總資料、核對情況、填報數據。這時,扶貧干部們總會換上一雙布鞋,為跋涉一天的雙腳帶來舒適的修養(yǎng),也是繁重操勞一天后的放松,更是為明天的工作積蓄力量。穿上布鞋,更像布衣;養(yǎng)護好雙腳,跋涉起來更有勁。
駐村脫貧,扶貧干部們穿什么鞋,看似個人私事、小事,實則關系干群關系和脫貧攻堅工作大局的大事。如果一個扶貧干部,整日油頭粉面、西裝革履,皮鞋一塵不染,那就是一副拒群眾于千里之外的模樣,老百姓既看不慣也認不上,既看不順眼還在心里添堵。如此,與群眾的心理距離就會越拉越遠,與老百姓的感情就會越處越淡,脫貧攻堅工作肯定難以開展。
無暇花紅柳綠,只有神圣使命。沒有曉風殘月,唯有攻堅重任。“在我們親愛的土地上,有多少樸素的花朵默默地開放在荒山野地里?”這是《平凡的世界》里,關于泥土的發(fā)問和思考。腳沾泥土,才能腳踏實地;腳踏實地,才有底氣銳氣。扶貧干部們腳底板有泥,貧困群眾心里才有底。膠鞋、球鞋、皮鞋、布鞋,它們是廣大扶貧干部用雙腳丈量那片貧困、火熱土地的寫照和見證,那一行行鞋印,鋪滿向前延伸的路途,這條康莊大道的兩側開滿鮮花、結滿搖枝碩果!@就是扶貧干部們脫貧攻堅的詩和遠方。
(懷新平)
(本網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