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責任,有擔當,工作忙時每天16個小時不停歇——任勞任怨 鏟車好司機王學云
今年初,歷史上罕見的大雪突襲能源城,給城市生活、生產帶來重大影響。在抗擊冰雪災害的過程中,相關行業(yè)涌現(xiàn)出一批值得贊頌的群體,為此,在今年一季度“淮南好人”評選中,便聚焦于這批英雄群像。其中,淮南市田家庵區(qū)環(huán)衛(wèi)處鏟車司機王學云便是這其中的一員。
王學云已近退休年齡,個頭不高,身體瘦削,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初見他時,直觀印象他就是一個本分、憨實的人,言語不多,不事張揚。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干起工作卻是毫不含糊,盡職盡責,任勞任怨,不計得失,深獲同事好評,是多年的老先進,以多年如一日的敬業(yè)精神贏得全處職工的尊重。
今年初,一場暴雪不期而至,部分路段積雪量超過40厘米,給廣大居民生活、工作和出行帶來極大不便和安全隱患。1月3日晚上8時,田家庵區(qū)環(huán)衛(wèi)處啟動緊急預案,組織人員上路鏟雪。作為執(zhí)行過多年鏟雪任務的老職工,王學云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主動服從單位安排,立即駕駛鏟車進行道路鏟雪,不敢有一絲懈怠,直至深夜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
1月4日,王學云一早5時又駕駛鏟車上路,到晚上9時之后才下班,工作時長達16多個小時,而休息時間只有吃飯的那十幾分鐘。外面下著雪,鏟車內的溫度很低,坐在車里還無法活動,晚上下班回到家,王學云全身都是冰涼的。當晚,處領導考慮到他在暴雪天已經連續(xù)兩天超負荷工作,想要安排他第二天休息,他卻干脆地表示:“沒事,不用休息,我撐得住!”從1月4日至8日,王學云連續(xù)4天沒有回家,始終在路面抗雪一線奮戰(zhàn)著。
1月9日下午5時,洞山路、國慶路和陳洞路等主要路段快車道的積雪已經全部清除完畢。沒有得到片刻休息,王學云又開著鏟車趕往居民集中的老城區(qū)連夜開始清雪。人民北路、淮濱路、淮舜路和青年路等路段的積雪,經過幾天的車輛碾壓,結成很大的冰塊,加上氣溫開始降低,鏟除起來十分困難。每個路段鏟車都得反復鏟5、6次。為盡快恢復道路暢通,王學云一直不停地忙碌著,直到凌晨3時,幾條道路積雪才全部清除。而王學云這一天在路面已經連續(xù)工作了20個小時。即便這樣的高強度工作,王學云還是在第二天早上7時又準時開動鏟車出門。
不僅是這場大雪中有出色的表現(xiàn),2008年那場讓人記憶猶新的大雪,他也是這樣表現(xiàn)的。對于這些,他總是欣然從命,從不抱怨,認認真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不計較困難,不講條件,總是沖在最苦最累的前線。
多年的工作磨礪,踏實肯干的王學云的專業(yè)技術“門兒精”,練就了一手絕活,比如拆遷工作中要求把一堵墻拆8米,他一鏟車下去不多不少。領導們信得過他,同事們佩服他,許多急難險重的任務,甚至點名讓他去。由于敬業(yè)愛崗、成績突出,他多次被評為環(huán)衛(wèi)先進工作者,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肯定和尊敬。
(記者 張雪峰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