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幸福指數(shù)比別人高,一般人沒法和我比!”7月6日,記者冒雨來到壽縣三覺鎮(zhèn)陳崗村王圩組采訪時,76歲的貧困戶王立生正端著碗蹲在門口吃飯。
看到記者在市民委駐陳崗村扶貧工作隊負責同志的陪同下來采訪,他興奮地告訴記者:“我原來寡漢條子一個,沒有一間房子住,整天在外討飯,F(xiàn)在,我娶了媳婦了,生了女兒,還享受到恁多的扶貧政策,很快就要脫貧了,你說說我心里有多帶勁!”
這是發(fā)自一個貧困戶的肺腑之言。
10年前,王立生四處討飯。一次,在合肥討飯時,在鐵路立交橋下發(fā)現(xiàn)奄奄一息的智障流浪女趙金霞。出于憐憫之心,善良的王立生到雙崗超市為趙金霞買了許多吃的,又帶她到醫(yī)院看病。隨后趙金霞就寸步不離跟著王立生。成家后生下女兒王貴花,一家三口沒有勞動能力,老弱病殘,居無定所,生活難以為繼。
實施精準扶貧后,王立生家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市民委駐陳崗村扶貧工作隊入駐后,按照“一戶一策”的要求,為他家制定了精準扶貧措施,進行精準扶貧,全面落實扶貧政策。
王立生享受的政策有:每人每年180元的新農(nóng)合代繳、“135”、“180”健康扶貧政策;每人每月330元的低保;每月享受10度免費用電;免費安裝戶戶通電視接收器;安排王立生到皖西大白鵝養(yǎng)殖場務(wù)工;通過當?shù)嘏沙鏊兔裾,為趙金霞辦理了身份證和結(jié)婚證,享受獨女計生優(yōu)惠政策;老兩口享受每人每月115元的養(yǎng)老金;女兒王貴花在三覺鎮(zhèn)小學上一年級,免除她上學所需的所有雜費后,還免除每天6元的午餐費;他家的5.3畝地,每年每畝地享受糧補92元。
陪同記者采訪的村委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王立生沒有居住的地點,再加上他平時撿拾一些破爛,無處堆放,按照政策,準備對他家進行危房改造,在扶貧工作隊的協(xié)調(diào)下,暫借三覺開發(fā)商沿街店面一間供其居住。
“我老伴不知是哪里人,也沒名字。她的名字是我給取的!w金霞’的‘趙’是百家姓第一位,黨的扶貧政策像萬道金色的霞光,現(xiàn)在我們就生活在這萬道霞光中;我女兒的名字也是我取的,‘王貴花’就是祖國的寶貴的花朵;我叫王立生,重新樹立了生活的信心,你說我這個家能不幸福嗎!”說著,王立生咧著大嘴幸福地笑著,笑得如此燦爛和開心。
(記者 劉銀昌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