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怕窮,就怕沒想法、沒上進心。看看人家‘大老蹺’,這兩年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脫了貧,日子越過越紅火。他能做得到,我們肯定也行。”在潘集區(qū)祁集鎮(zhèn)許崗村,“大老蹺”許圣勤的脫貧事兒是大家伙兒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是破除貧困戶們畏難情緒的有效“法寶”。
早兩年,說起“大老蹺”許圣勤,許崗村的村民們只有一個印象:懶惰、沒上進心,游手好閑,就愛打麻將,日子過得一團糟,兒女都不愛親近他。2014年,村里來了個第一書記廖延延,是來自市委組織部的選派干部。廖延延就住在村部,與家離村部只有20米遠的許圣勤成了不折不扣的“鄰居”。整天看著許圣勤東晃西晃,就是不干正事,還不受人待見,廖延延真替他著急。沒事兒,就跑去許圣勤家里聊天!澳銉鹤印⑴畠憾荚谧x書,生活壓力那么大,就一點兒都不著急嗎?就守著那幾畝地,你還能種出金子來?現(xiàn)在還戴個貧困戶的帽子,咋不找找其它出路?”廖延延說的都是為他著想的大實話?稍S圣勤不領(lǐng)情啊!肮荛e事了吧,又餓不死,我這多輕松啊,累死累活的圖啥?”廖延延幾次想勸他努力脫貧都無功而返。
直到2015年中秋節(jié)前一天下午,廖延延又帶著扶貧工作隊去他家走訪,看他一個人坐在屋子里,神情有點黯然,便又與他閑聊起來。原來兩個孩子嫌家里太窮,在家也讓人看不起,趁著假期都跑到在外打工的姐姐那去了,把他一個人丟在家里。廖延延就又順勢做起了思想工作:“老許啊,你看現(xiàn)在孩子慢慢長大了,都要面子了,你再這樣過真不行了。再說不賺點錢以后兒子怎么娶媳婦,你雖然打了半輩子光棍,至少還有幾個孩子,你想讓兒子打一輩子光棍啊。”這話對許圣勤來說并不陌生,可是看著團圓日家里冷清清的樣子,心里卻生出了一股凄涼的感覺。他把手里煙頭狠狠摔在地上說:“是不能這樣了,你們講怎么干吧,干什么都行!”
通過細致的攀談,得知許圣勤之前幫人喂過牛,有一點技術(shù),扶貧工作隊就建議他發(fā)展肉牛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他也信心滿滿,但隨后又發(fā)愁起來:搞養(yǎng)殖沒有錢,又不敢借錢,萬一“打水漂”了怎么辦?好不容易“大老蹺”有了“上進心”,可不能讓他冷下去。廖延延拍著胸脯說:“怕什么,一切都有我們!”做通他的思想工作,扶貧工作隊立刻著手,通過銀行幫他申請了4萬元兩免貼息貸款,又幫他向區(qū)里申請了1.8萬元產(chǎn)業(yè)扶貧資金,還幫他修了牛棚,聯(lián)系農(nóng)技專家到戶指導(dǎo)肉牛的選種、育肥、繁殖等技術(shù)。許圣勤在扶貧工作隊的全方位幫扶下搞起了肉牛養(yǎng)殖。從一開始的2頭牛逐漸發(fā)展壯大,到現(xiàn)在8頭牛,去年出欄4頭牛,凈賺2萬多,順利脫了貧。
有了“正事”的許圣勤像變了一個人。村子里少了一個游手好閑、亂晃的身影,麻將場子上少了一道吵吵嚷嚷的聲音。許圣勤把空余的時間都用到了到處學(xué)習(xí)交流養(yǎng)殖技術(shù),了解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市場行情上,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人也開朗了許多。村民們也愿意主動和他交流了。不僅如此,許圣勤還拿自己說事兒,主動當起了村里的編外扶貧“宣傳員”,鼓勵其他貧困戶自力更生,還時常指導(dǎo)村里養(yǎng)殖戶養(yǎng)殖技術(shù)。
如今,許圣勤有了自己的奔頭,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愿:“以前暈頭暈?zāi)X地過日子,孩子都跟著我吃苦受委屈了,F(xiàn)在,雖然他們都長大了,我也要讓他們?yōu)槲因湴粒鲆粋孩子們認可的‘好父親’。”(記者 賈靜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