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城系列談之⑥
在近期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出現了兩個可能出乎人們意料的亮點。一個是全市出租車行業(yè),在近期的第三方月度測評中,由原來的“后三位”躍進至“前三位”。一個是田東街道在近期的第三方月度測評中,排位全市街道第一。
在納入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全市21個街道中(含淮南經開區(qū)、淮南高新區(qū)街道測評項目),田東街道是典型的老城區(qū),基礎差,情況極為復雜,創(chuàng)城任務極為艱巨和繁重。田東街道能夠在近期第三方月度測評中,得分排位21個街道之首,這說明了一個道理:創(chuàng)城固然很難,但只要實干,就一定能夠改變面貌,取得好效果。出租車是創(chuàng)城中最為困擾的窗口行業(yè)。全市出租車行業(yè),在近期第三方月度測評中,由“后三位”變?yōu)椤扒叭,同樣說明一個道理:只要實干,就有可能實現后來者居上。
不可否認,第三方月度測評得分,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相反,各地各部門創(chuàng)城工作推進強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月度測評的可變性,也不排除存在偶然的可能性。但不可否認的一個基本事實,就是看似偶然,其實有其必然性。這個必然性的前提,就是有沒有實干,有沒有推進,有沒有真正去“為”。
“為”,就是要認得上。思想認識上要認同和提高。創(chuàng)城,不是為別人在干,而是為我們自己在干;不是為了拿一塊牌子,而是為了營造更加美好、優(yōu)雅的人居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和工作環(huán)境。如果思想上有疙瘩,行動上必然遲緩。
“為”,就是要跟得上。市幾大班子領導都已經多次到創(chuàng)城一線開展督查,現場解決問題;市級“路長”也已經多次“用腳丈量”包保路段。他們已經樹立了榜樣和標桿。各地各級各部門要能跟得上,不能像“撥算盤珠”--推一下,動一下;不推,不動。如果跟不上,測評排位必然靠后。
“為”,就是要帶頭上。要爭當創(chuàng)城工作的“領頭雁”和“排頭兵”,形成你追我趕、奮勇爭先、不甘落后的濃烈氛圍。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一線創(chuàng)城,一線發(fā)現問題,一線解決問題。而不能當“甩手掌柜”、“太極推手”,甚至“擊鼓傳花”、“紙上談兵”。
“為”,就是要設法上。創(chuàng)城需要投入,但有些事情和工作則不是投入的問題。比如,“牛皮癬”的治理和清理,服務質量的提高,車輛的規(guī)范停放,斑馬線禮讓,把垃圾桶擦干凈……這些舉手之勞的事情,就應當主動來干。對于創(chuàng)城難點、焦點問題,不等不靠,不推諉扯皮,想方設法予以解決。
“為”,就是要一起上。創(chuàng)城,不是某幾個部門的職責,也不是某一部分人的工作。創(chuàng)城,是全市上下的共同工作。既是責任也是義務。只有分內,沒有分外。創(chuàng)城,需要全市“一盤棋”,上下聯動,齊心協力,形成合力。
當前,創(chuàng)城正處于重要節(jié)點和關口。沖一沖,則可能上去;松一松,注定會被淘汰出局。創(chuàng)城,是一場硬仗,干和不干不一樣。事在人為,關鍵在于“為”。(本網言論撰寫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