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病治不好了,我愿將身體捐給國家做醫(yī)學研究,來幫助與我患有同樣病的人……”。春節(jié)前,這個愿望就一直存在淮南市民姚廣飛的腦海中,直到前幾日,他來到市紅十字會填寫了《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這才實現(xiàn)了愿望的第一步……
3月16日下午4時左右,記者來到姚廣飛位于大通居仁村的家中進行采訪。此時,姚廣飛正坐在輪椅上曬太陽,戴著近視眼鏡、身體瘦弱的他顯得與實際的37歲年齡要小許多。說起姚廣飛的不幸,姚廣飛的爸爸眼中不時泛出晶瑩的淚花。1984年,正在上小學六年級的姚廣飛因為一場意外,摔倒而昏迷不醒,當時被診斷出患上了“病毒性腦炎”,在昏迷之中,他多次被醫(yī)院下達病危通知書,醫(yī)生還告知他的家人,就算是救過來,也只有兩個結果:不是腦部受損就是運動神經受損,但是家人不愿放棄他,最終,經過醫(yī)生17個日夜的搶救,他的生命被救了回來,但是卻因運動神經受損,而永遠與運動無緣。
在爸爸敘述這一經歷時,姚廣飛一直沉默不語,直到記者問起他為什么想起捐獻遺體時,他才告訴記者,最近這幾年來,他感覺身體越來越差,以前,一天只需要服用一粒藥物,現(xiàn)在卻增加一天六粒都不能控制病情,而且看著日漸年邁的父母因為他而勞累,家中因為他而清貧,孝順的他一直很不忍心。在年前,姚廣飛通過電視得知可以捐獻遺體時,便萌發(fā)了捐獻活體供醫(yī)學研究的念頭。說到這,激動的姚廣飛身體不停地抽搐,手指也變得非常僵硬。
捐獻活體,在一般人心中都無法接受,他的家人是怎么想的呢?當記者將詢問的眼光投向姚廣飛的爸爸時,他爸爸輕輕地搖了搖頭,又低下頭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盡管家人都不贊成姚廣飛的想法,但是姚廣飛卻堅持這樣做,家人只好陪著他到處奔走,或是給有關部門寄信希望可以實現(xiàn)他的愿望。3月初,父子倆來到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某些原因,目前,中國還不能接受活體捐獻,姚廣飛這才暫時打消了捐獻活體,而同意死后捐獻。
雖然多年來忍受病痛折磨,但是,在與姚廣飛的交談中,記者發(fā)現(xiàn)姚廣飛的知識面很廣,他還不時談到與他相同病情的英國著名科學家霍金。在未來與病魔的斗爭中,姚廣飛希望能有一臺電腦,通過網絡獲得更多的知識。
(記者 李嚴)